長三角有望迎來第四個國家 級新區?
近日,關于合肥國家 級濱湖新區即將獲批的消息傳出,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安徽省發改委獲悉,“合肥目前正在‘排隊’,等待批復”。
“去年底向國務院申報后,由于需要協調多方面的內容,正由發改委牽頭,相關部委正在征求意見階段。”安徽省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
安徽省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創建國家 級合肥濱湖新區,加快建設合肥長三角世界 級城市群副中心,形成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增長極。
從區域發展來看,合肥濱湖新區一旦上升為國家 級新區,將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南京江北新區之后,長江三角洲的第四個國家 級新區。
“這將進一步增強長江三角洲的區域創新和發展能力。”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表示。
各方爭取
2016年正好是合肥濱湖新區設立10年的時間點,該區域由前任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提出打造,以解決合肥未來發展能級不足的問題。
2011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曾深入濱湖新區視察,而剛剛過去的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考察安徽期間,足跡也到達過濱湖新區。
隨著安徽分拆巢湖,過去幾年間濱湖新區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根據最 新的劃定范圍,濱湖新區包括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肥東縣、肥西縣的部分區域,覆蓋合肥3個國家 級開發區和4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491平方公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兩年來,安徽省層面推動濱湖新區升級為國家 級新區的步伐在加快。在全國兩會等多個重要場合,濱湖新區一直成為安徽重點推薦的區域之一。
在今年兩會上,安徽代表團建議,支持創建國家 級合肥濱湖新區,并從區位交通條件優越、自主創新特色鮮明、產業發展基礎雄厚、生態人居環境良好、綜合承載能力突出5個方面,闡述了合肥申報的有利條件。
今年4月初,安徽省委省政府低調搬遷至合肥濱湖新區。這意味著,隨著新的省行政中心的搬遷,濱湖的核心區域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
從“安徽的浦東”
到“合肥的張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從謀劃到如今10年間,合肥濱湖新區的產業定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此前,打造“安徽的浦東”,是當地在建設濱湖新區過程中經常提及的口號。因此在濱湖新區一開始的產業定位中,金融后臺服務基地、總部基地等是其重要的內涵。
在當地打造的合肥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中,此前已有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浦發銀行、中國銀行等在合肥的后臺中心或綜合中心入駐。
金融產業和環巢湖文化旅游產業一直是濱湖新區的兩大特色產業。濱湖正在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第三產業,并加快金融服務業建設,涉足并加大對金融產品的研發。
而隨著近幾年合肥科教之城的品牌標識越來越強,在科技創新方面樹立了一定的話語權后,創新中心成了濱湖新區新定位中的主基調,包括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濱湖新區正向上海張江看齊。
根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到2020年,濱湖新區內將新建一批國家 級研發平臺,形成共性技術研發圈,基本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成為引 領合肥都市圈創新轉型升級的主引擎、支撐安徽崛起的增長極、長三角雙向開放新窗口。
談及未來國家 級合肥濱湖新區的定位,合肥市委副書記張慶軍表示:“從創新的角度來說,我們提出在濱湖新區的范圍內,創建綜合性的國家科學中心,成為中國能夠比肩世界、最前沿的研發原始創新技術的發源地。同時,我們提出打造世界 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集群,將對合肥的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多位省內專家認為,從創新這個角度來說,合肥有一定的基礎。如獲批復,區域內將實行更加開放和優惠的特殊政策,更將為合肥打造一個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國家 級合肥濱湖新區給合肥帶來最 大的改變是,創新改革將為合肥帶來新一輪的產業升級和包括體制機制在內的方方面面的改革,覆蓋領域將非常廣。”安徽經濟研究院區域所所長徐振宇認為。
此外,在多位區域研究專家看來,濱湖新城將作為合肥未來通過巢湖、走入長江、融入長三角地區的水上門戶。
陳耀表示,合肥濱湖新區獲批國家 級新區后,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在這一方面的政策平臺將完整。長江三角洲核心區的發展空間有限,必將會向周圍地區進行擴展,也將促進整個地區的產業轉移、人才流動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