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興隆縣圍繞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目標,著力打造一批各具風情的特色小鎮、現代農業園區和精品景區,實現了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發揮生態環境優勢,扮靚綠水青山,做美做大片區。該縣堅持高起點規劃設計,加強村容村貌、生態環境、村風民風等軟硬環境建設,突出峽谷、山水、花果、生態、文化五大特色,聘請中央美院編制完成了1個5A、3個4A、2個3A景區定位的總體規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兩改一清一拆”為抓手,實施了112線、李楊線等7條精品交通干線綠化美化,灑河、泃河等4條主要河流綠化和5.6萬平方米環村林帶等村外綠化,開展污水治理、廁所改造等專項行動。
依托產業資源優勢,打造金山銀山,實現百姓富。依托燕山峽谷片區內林果資源和旅游資源,依山做旅游,靠水生財力,林果奔小康,推進一二三產有效融合。他們成立了興隆縣山楂產業技術研究院,成功創建了興隆縣國家級板栗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采取訂單生產、保護價收購等方式,全力扶持栗源集團建設板栗小鎮,重點打造集板栗種植、采收、加工、飲食、釀酒等于一體的體驗式板栗作坊一條街。立足首都優質果品供應基地定位,新開工栗源食品工業園二期、瑞泰食品加工等5個項目,支持樺維食品等4個項目實施擴能改造,打造林果企業龍頭。目前,全縣共建有怡達、韓氏等規模以上果品深加工企業59家,年加工能力達100萬噸。該縣還著力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建設了天子山景區、南天麗景千畝高山花海等一批特色景區,打造了16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村。
圍繞文化資源優勢,留住鄉韻鄉愁,建設新業態。突出詩歌文化,打造詩歌小鎮。打造以“大上莊”為核心的5A級文化生態旅游景區。突出民俗文化,打造滿族民俗小鎮。深入挖掘郭家莊村滿族民俗文化,建設民俗展館、文化長廊、手工藝作坊、特色食品和燒鍋釀酒等滿族文化一條街、滿鄉民宿院落等10個重點項目,打造民俗體驗精品區。突出康養文化,打造漁樂小鎮。引進北京博愛康養投資公司,投資4.3億元進行以水為題的美麗家鄉溝域整體開發,重點打造了全國群星獎大舞臺、中蜂養殖區、暖棚垂釣及特色水產養殖區和扶貧易地搬遷安置新區。突出田園文化,打造桃園小鎮。依托靳杖子村有機富士蘋果和山楂、板栗種植產業,創新“創意農業+鄉村旅游”模式,實現了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