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武漢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漢南區區長李忠
“對標創新先進,關鍵是要實現轉變,由單純工業化驅動向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武漢黨政代表團赴三座創新之城學習,武漢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漢南區區長李忠表示,創新產城一體模式,武漢開發區將成生產、生活、生態新城。
從深圳、上海再到天津,李忠從這些城市發現創新密碼,“創新是原動力,發展是硬道理,實力決定地位,管理出成效、得民心。從這些路徑看,武漢開發區還有很大空間”。
找準創新原動力:待挖潛力巨大
武漢開發區是我市經濟強勁引擎。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2600億元,占全市近1/4。2011年以來,武漢開發區各項指標都實現了年均15%左右增長,工業投資增長甚至超過年均30%。
這里是全國整車廠最密集的地區之一,神龍、東風本田、東風雷諾、東風乘用車、東風史密斯坐落,為經濟貢獻充足馬力。格力、海爾、美的,國內白色家電巨頭扎堆,可口可樂、康師傅等中外食品飲料企業匯聚。
考察創新城市后,李忠卻更多地盯住武漢開發區待挖的潛力。“這次學習考察,面對面、政策對政策、體制對體制,學了真東西,也真實地認識到了差距”。
過去,武漢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是蘇州工業園區的1/2,工業倍增加速邁步,去年達到蘇州工業園區的2/3,仍有進一步追趕的空間。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看,去年武漢開發區實現32億元,約為蘇州工業園區的10%,反映出了地區消費水平不足,城市功能還可進一步完善。
在最具優勢的汽車產業,武漢開發區也謀劃提升零部件與整車產值比,發展非制造業態以及非車產業。
創新產業發展高地:建起新興產業項目庫
南山科技園的創新發展,助力南山區2014年GDP達到3520億元。深入創新前沿,李忠認為創新驅動最終要體現在生產力的進步上。
為產業提供新動力。武漢開發區已建立新興產業項目庫,儲備了強大的創新資源。
規劃通用航空產業園,力爭到2020年,建成中部地區旋翼飛機、固定翼飛機整機及零部件制造基地,中國航空運動主要基地和中部地區通航服務中心,形成相對完整的通航產業鏈。
發展智能裝備制造業。從現有的優勢中找新機遇。智能裝備制造中的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最廣泛的都是汽車產業。力爭到2020年,建成以工業機器人為主的智能制造研發和生產基地,形成產值過百億的產業集群。
培育新材料產業。立足汽車、電子電器、航空運輸等行業需求,未來努力建成中部地區高性能高分子新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集聚地。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渤海商品交易所、中外運長航物流園、湖北太子湖文化數字創意產業園、華中數字出版基地相繼落戶。力爭5年后,現代服務業占全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
創新城市多元功能:看戲觀展不再跑漢口武昌
這次到天津,線網入地、垃圾清盡的整潔環境,給李忠留下深刻印象。在天津的舊城改造中,一張藍圖堅持到底,形成如今完備的城市功能。
因車而興的武漢開發區,過去一個“車輪子”跑,現在堅持創新思路,經濟發展和城市功能“兩個輪子”齊頭并進。
“創新驅動發展關鍵在人才,要留住產業人才,關鍵又在做好配套服務,增強城市功能”。今年武漢開發區在重大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項目計劃總投資額達300億元。未來,還將在居住、出行、醫療、休閑、文化體驗和子女教育方面持續投入。
形成輻射武漢城市圈的汽車后市場服務項目,發展汽車改裝、二手車交易中心、汽車租賃、汽車美容、汽車金融等業態。
發展教育事業,推進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產學研基地盡快建成辦學,加快實施紗帽地區職業教育園區建設,把工程師培養放在重要位置。新建改建中小學幼兒園,方便企業職工子女就近入學。
豐富配套文化商業設施,開發區戲院、圖書館、美術館相繼投入使用,市民看戲觀展不再跑漢口武昌,國內最大規模的永旺夢樂城即將開業。養老服務中心、沌口音樂廳、高檔老字號餐飲等一批項目正在醞釀。
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將強化區域內外聯系。目前的三環線西段,從長豐橋到白沙洲只需要12分鐘。東風大道、四環線開發區段、地鐵3號線今年年底就可完工。有軌電車試驗線,連接沌口和紗帽地區的多條大道正在緊張建設。
穩步提升醫療配套。不久前,擁有1100個床位的協和醫院西區外科樓試運行,總投資10億元的亞洲心臟病醫院正在建設,力爭明年投入使用。
提升綠化水平,建成為生態優勢突出的武漢西南城市副中心。啟動實施紗帽地區綜合排灌治理工程,堅持綠化園藝化,實施東風大道、三環線西段等綠化工程,加快推進龍靈山“綠肺”生態公園,形成山綠水清,相映成輝的車城新景。
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兩區一體化深度融合
眼下,正是武漢開發區和漢南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時期。由功能區托管行政區,這在武漢歷史上是首次。“兩區一體化,重在創新機制,深化改革”。
按照大部制思路,設置16個政府機構,著力打造小而高效的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印發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黨政領導體制及機構設置改革方案文件精神,平穩推進兩區機構一體化改革。
園區將成為體制創新的載體。參照浦東新區、濱海新區做法,深化園區職能改革,園區專職從事開發建設、招商引資。街道逐步剝離經濟職能,專注于民生社會事務。
統籌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參照濱海新區,設立行政審批局,集中管理區內所有的行政審批事項,實現分散審批向集中審批轉變。
探索實施社會化養老服務。選擇一個社區,復制學習上海濰坊四村養老模式,并根據情況進行推廣。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關鍵在落實”,創新驅動時不我待,武漢開發區兩個小分隊已啟程,一組去了深圳南山科技園,一組去了上海濰坊四村,再取創新“真經”,力促產城一體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