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主辦、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協會和中國電子質量管理協會協辦的“2014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標準化論壇”7月16日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方向出席會議并講話。
楊學山指出,標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服務創新和規范市場的重要作用,標準化的最終目的是使社會資源得到最有效利用。標準可以通過技術規范的方式為創新提供方向,引領產業化過程中的社會資源優化,促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同時,標準可以規范市場,使得我們能夠按照標準來生產產品、規范流程,按照標準來確定部件、產品和系統之間的關系,促進社會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楊學山強調,在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標準化工作進程中,一方面要擺脫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等概念的約束,同時也要擺脫長期以來標準化思維的約束,需要戰略性、前瞻性地定義好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體系框架和發展路徑,促進標準引導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方向講話指出,新一代信息技術代表了信息技術及其應用發展的方向,是我國“十二五”期間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標準化工作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工作成績,后續要持續鞏固標準化工作定位,繼續加強基礎性研究,進一步優化工作機制,努力提升創新能力,在把握國內和國際形勢的基礎上,探索形成我國標準化工作的新機制,并力爭實現國際突破。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院長趙波發言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及其標準化工作要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發揮積極和重要作用。電子標準院作為國家級專業標準化機構,將進一步創新標準化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持續提升標準化能力和水平,通過搭建和應用開放的創新平臺、信息化的工作平臺、統一的服務平臺和高效的交流平臺,有效推進和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標準化工作。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梅宏院士作《大數據技術及其標準化》報告;國家“核高基”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魏少軍教授作了《關于信息時代發展特點的思考》報告;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韓俊介紹了部標準化工作態勢及“十三五”工作思路,電子信息司巡視員胡燕介紹了電子信息標準化體系,軟件服務業司巡視員李穎介紹了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標準化體系。
論壇期間舉行了“信息技術與可持續發展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和《大數據標準化》、《寬帶電力線通信標準化》、《智能終端標準化》、《云計算標準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標準化系列白皮書發布以及“云測評”證書頒發。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肖華、辦公廳副主任陶少華、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高素梅以及來自產、學、研、用各單位和國內外企業代表300余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