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蘭認為,中國經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可能都會處在轉型過程中,企業的發展將越來越依賴研發和技術創新,優秀的公司會在產業升級中脫穎而出。
以科研的態度做研究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葛蘭的選股邏輯,那就是“尋找變化”。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有變化的地方,往往伴隨著利益的重新分配,尋找受益的一方,就是投資機會所在。”同時,不同的投資者對變化的解讀不同,會產生預期差,從而導致股票短期的定價偏差,這也給深度研究者提供了獲利機會。
“落實到具體的研究中,如果能找到行業拐點與公司變化的共振,就比較容易找到牛股。”葛蘭這樣總結。
2013年,她發現美國醫療市場整體的復合增速不足3%,分子診斷子行業則達到15%-20%的高增速,而這個子行業在中國的增速更高。在這個細分行業中,一家優質上市公司憑借領先的科研技術平臺和優秀的銷售能力,獲得了國內三甲醫院近七成的市場份額。
從行業角度看,彼時的分子診斷行業出現了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基因測序成本大幅降低到消費者可以接受的水平。從公司的角度看,股權激勵使得管理層的積極性被大大激發,前期大力投入的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平臺也開始扭虧為盈。此后2年內,葛蘭當時推薦的這家公司成為10倍大牛股。此后,同樣憑借著這種嚴謹的“科研態度”,葛蘭又挖掘出了基因測序領域和商業醫藥的機會。
關注四大醫療健康細分行業
從全球市場來看,醫療相關行業股票的表現都非常出色。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生物醫藥指數最高上漲515%,遠高于納斯達克指數165%的漲幅。在A股市場,近十年漲幅排名前100的公司中,醫藥公司的數量也排名第一。
葛蘭指出,醫藥行業子行業眾多,專業性非常強,新技術也不斷涌現,因此研究方法和投資邏輯各不相同。在投資的過程中,她會自上而下把握監管政策的變化,同時自下而上依靠專業性把握公司價值。
談及未來看好的投資方向,葛蘭的關注重點主要落在研發創新、出口、醫療服務、健康產業這四個細分子領域。尤其是創新和出口,她認為產業升級的浪潮已經開始,相關公司將贏得全球市場的發展機會。此外,醫療服務行業、健康產業都迎合了消費升級的趨勢,新的投資機會正在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