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三河市堅持把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以建設“京東文化名城”為目標,科學規劃,扎實推進,逐漸形成了休閑旅游、數字動漫、影視文化、文化創意、印刷裝訂等多門類的文化產業體系。截至目前,該市在建文化產業項目9個,在談文化產業項目8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達590家,文化產業個體經營戶63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2家,文化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3萬多人,占全市從業人員的9%。
堅持“歷史挖掘”與“現代開發”相結合,打造休閑旅游的“魅力之都”。該市注重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恢復建設了轄區內的靈山寺、二郎廟、大郎臺等文物古跡,啟動了燕郊行宮、臨泃古城等歷史景觀的保護恢復工作,建成了市文化中心、浩然文學館、成就展館等文化場館,建成影院8家,放映屏幕42塊。同時,創建了1處國家3A級旅游景區——璞然生態園、3處國家AA級景區——靈山寺、百世獒園和旺星休閑垂釣園,培育了大石各莊梨園、榮家莊葡萄觀光采摘園等一批鄉村旅游景點,引進了港中旅海泉灣休閑度假區等一批重點休閑旅游項目,增強了城市的人文魅力和對外吸引力。
堅持“傳統提升”與“新興培育”相結合,打造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該市通過采取資金扶持、稅費減免、貸款貼息、組建協會等政策措施,推進傳統印裝產業轉型升級,全市70%的印裝企業進行了改建、擴建、技改,先后有150家規模大、效益好的印裝企業通過了ISO9001國際標準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引進了新加坡平易、中印集團等大型PS版生產項目,形成了“排版、印刷、裝訂、儲運、發行”一條龍的規模化產業發展體系。2015年,全市印裝企業達316家,資產總額23.66億元,印裝業工業總產值19.34億元,銷售收入18.13億元。在此基礎上,加大新興文化產業的引進培育力度,成功引進了超星數字圖書館、燕郊國際藝術中心、燕郊世界華人收藏博物館等一批旗艦型文化產業項目。其中,投資5億元建設的“夢東方·未來世界”是文化部2015年重點文化產業項目,也是迄今為止中國首家航天主題樂園。建成了京東收藏家古玩交易市場,每周日開展古玩交易活動,已成為京津冀知名度較高的古玩文物市場,延伸了產業鏈條,壯大了產業規模。
堅持“園區承載”與“人才集聚”相結合,打造創新創造的“文化硅谷”。委托中國社科院和傳媒大學制定出臺了《三河市文化創意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燕郊國家高新區為載體,建設了數字出版創意產業園、龍璽國際文化產業園等文化產業“區中園”,引導文化產業項目向產業園集中。同時,建立完善了文化人才的引進、培養、選拔和激勵機制,著力培育了一批經營管理、創意創作等專業人才、文化名家和領軍人物,切實為文化創新創造搭建了平臺、營造了環境,使一大批文化精品力作相繼涌現。目前,由三河市鵬宇文化傳媒創作的反映農村題材的20集電視連續劇《榛園村》成功拍攝并在廊坊電視臺播出;由三河作家王雨佳創作的60集科幻童話動漫劇《孫小空歷險記》,被中國教育電視臺《動漫資訊》欄目列為重點項目;由三河茗文化卡通設計出版的漫畫圖書《手機少年》單行本銷量達75萬冊以上,連續9個月列居《漫畫世界》人氣排名冠軍。此外,該市還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視影視制作有限公司、美國派拉蒙影業等20多家國內外影視機構合作,在三河拍攝或取景拍攝了《感動生命》、《到愛的距離》、《重案六組》、《鋼鐵俠3》等影視作品40多部,使三河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都市劇小影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