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曹縣借助打造魯蘇豫皖交界地區科學發展高地政策優勢,迎來了新一輪的上升期,招商引資與大項目建設后發快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城鄉建設如火如荼、民生工程惠澤百姓,全縣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巨大跨越。
魯西南黃牛養殖
當前,“西部經濟隆起帶”戰略的提出,為曹縣經濟再一次提速發展,吹響了號角,擂響了戰鼓。如何在西部經濟帶上率先隆起,成為曹縣人思考的主題;能否重回歷史輝煌巔峰,曹縣人又一次站在了起跑線上。
依托競爭優勢率先隆起
曹縣是山東省首批20個省管縣之一,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地處魯、豫兩省八縣交界處,縣域面積1969平方公里,人口160萬,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山東省第一人口大縣,公元前1700年商湯在此建都,被歷史學家稱為“華夏第一都”。
前些年,作為農業大縣的曹縣一度處于全省落后位置,近兩年雖然有了很大的改觀,但與曹縣歷史上的輝煌,曹縣人心中的期望還有一段距離。所以,曹縣人迫切需求改變的愿望非常強烈,干事創業的韌勁和力度前所未有,萬眾一心、跨越趕超已然成為支撐曹縣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的精神脊梁。
要在西部經濟隆起帶上率先發展,曹縣具有極強的區域競爭優勢,運用好這些優勢是曹縣快速發展的堅實基礎。
曹縣雖然是一個內陸城市,但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既是豫皖蘇通往山東的重要門戶,也是魯蘇豫皖邊界地區重要的經濟貿易中心。京九鐵路貫穿全境,南靠隴海、京九黃金十字架,北依日東高速、菏澤新石亞歐大陸橋,德商高速、菏蘭高速、105國道、220國道、臨商公路穿境而過,濟鄭高鐵建設即將啟動,內河航運菏澤段年內通航,菏澤機場正著手選址,陸水空交通交織成網,四通八達。
作為東部產業向西部轉移的橋頭堡和承接帶,曹縣周邊200公里范圍內分布著菏澤、商丘、徐州、濮陽、新鄉、開封、濟寧、聊城、棗莊等十余個地級市,總人口近1億人。相距50公里的菏澤海關、商檢、動植檢機構設置齊全,并設立了直通關,擁有菏澤及周邊200公里范圍內唯一的公用型保稅倉庫,產品銷售市場廣闊,進出口貿易十分發達,經濟發展前景美好。
資源要素極為豐富,優勢極其明顯。土地資源豐富,共有耕地197萬畝,黃河故道、太行堤水庫區正處于開發階段,待整理的土地就有30多萬畝,發展空間非常廣闊,有實現“土地占補平衡”的比較優勢;礦產資源豐富,地下焦煤儲量達到60億噸,天然氣儲量1億噸,曹縣煤田是華東地區最后一塊大型優質整裝煤田,煤層厚、煤質好、熱值高、低灰、低硫,為稀缺的煉焦用煤,潛在經濟價值7萬億元。
人口多既是劣勢,也是優勢。曹縣勞動力資源充足,價格低廉、素質較高,全縣勞動力達60萬人,其中一半為富余勞動力,具有勤勞、樸實、能干的特點,僅18—30歲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完全勞動力就超過15萬人,大多數都受過專業技能培訓,具有較高素質而且用工成本較低。
作為一個農業大縣,曹縣農產品(000061,股吧)資源非常豐富,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縣、全國畜牧強縣。林木資源豐富,有林地面積106萬畝,林木蓄積量568萬立方米,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中國泡桐加工之鄉”、“中國楊木加工之鄉”、“中國柳編之鄉”。林木制品、草條工藝制品、蘆筍罐頭產量和出口量居全國第一,并且擁有全國最大的桐木市場、蘆筍市場,華東最大的條編市場,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借勢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根據《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要求,曹縣今后要大力培植能源化工、生物醫藥、機電制造、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主導產業,集約集聚集群發展。
曹縣在這一點上走在了前面。去年以來,曹縣提出9大百億產業園區建設規劃,以無污染、提供就業崗位多、有一定產業基礎的農副產品加工、機電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為重點,依托以中化集團圣奧化工為龍頭的精細化工產業園、以年產2000萬套半鋼子午線輪胎項目為龍頭的橡膠輪胎產業園、以百隆紡織為龍頭的紡織服裝產業園、以曹普工藝為龍頭的林產品加工產業園、以巨鑫源為龍頭的食品產業園、以商都中藥飲片項目為龍頭的新醫藥產業園、以漢高高新材料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園、以威肯叉車為龍頭的機電產業園和以中小工藝品企業集聚的工藝品產業園等9大百億產業園區,集約發展主導產業,改善企業生態環境,降低公用成本,實現規模經營、產業聚集。
隨大勢而走,必將收獲無窮。根據省規劃要求,支持菏澤市打造科學發展和鄰邊經濟高地,對曹縣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近兩年,曹縣依托資源優勢,借助政策扶持,招商引資與大項目建設完成了華麗的轉身,“后發快進”的強勁態勢逐漸彰顯,新項目落地生根,老項目開花結果,項目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逐漸由工業弱縣向工業大縣轉變。1—7月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發展到438家,比年初增加51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3億元、增長20.4%,全縣完成進出口總值2.69億美元、增長8.4%。
曹縣在菏澤市提出實施“雙輪驅動”戰略,也就是工業化、城鎮化同步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提出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互動、良性循環發展戰略,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科學、和諧、快速發展。今年1—7月份,實現生產總值148.2億元、增長13.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43億元、增長13.23%。這兩組數字的跨越式增長,彰顯著曹縣強勁的發展態勢。
用工業理念抓農業,曹縣在大力發展工業項目的同時,積極引進“農”字號工業項目,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大引擎,這與省規劃加快建成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不謀而合,大大提升了全縣的農業現代化水平。目前,全縣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25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465家,闖出了一條農業與工業互為依托、共同發展的新路。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在西部隆起帶,產業隆起是核心,抓項目、抓招商是加快西部發展最根本的辦法?;谶@個理念,曹縣探尋近兩年后發快進的發展軌跡,發現良好的營商環境,對于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基本保障。
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需要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曹縣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大力精簡事項、壓縮時限,由法制辦、行政服務中心在設定依據、審批時限、是否收費、實施主體等方面,逐項按照法律條文,清理行政審批事項235項。同時,堅決落實“兩集中兩到位”,有關職能部門在規定時間內,將本部門行政審批職能集中到一個內設機構,并將該機構集中到行政服務中心辦公,實現部門行政審批權向行政服務中心窗口授權到位、行政審批事項在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到位,真正做到部門應進必進,項目應進必進,環節應進必進,相關收費應進必進。
在優化行政審批方面,縣行政服務中心狠抓項目清理,確定保留縣級行政審批事項174項,比清理前減少61項,精簡幅度26%,推行并聯審批機制,大多數行政審批事項的審批環節得到壓縮,審批時限比法定時限壓縮了65%,保留的審批事項全部納入中心,確保“中心之外無審批”。
現在,曹縣各級各部門把招商看作是責任,把親商看作是覺悟,把安商看作是水平,把富商看作是目標,積極推行公開承諾制、首問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為外地企業進入曹縣搭建政策平臺和服務平臺,實行掛牌保護、封閉式管理,不經縣委、縣政府批準,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進入企業檢查和收費。對進入園區的企業實行全程式代理服務制,即從項目的洽談、合同的簽訂、公司的注冊、項目的建設、生產環境的優化以及企業老板的生活、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曹縣借助打造西部經濟隆起帶的“東風”,正乘勢而起,蓄力跨越。我們有理由相信,憑借豐富的資源優勢、優越的投資環境、寬廣的產業領域和悠長的產業鏈,曹縣這顆黃河故道上的明珠,一定能夠在西部經濟帶上實現率先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