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創新開采工藝,一個工作面就多回收資源60多萬噸。”望著生產報表,山東能源淄礦集團亭南煤業技術員安濤喜上眉梢。而在整個山東能源集團,這樣的科技成果近年來呈“井噴”之勢:去年以來,其技術創新、發明創造就達3000多項,成為推動企業轉型發展的“利器”。
圍繞轉型發展,山東能源集團確立了“做強做大煤炭產業,做精做細轉化產業,做特做新制造產業,做實做穩貿易產業,做深做大醫療健康產業,做優做準相關產業、科學儲備新型產業,建設綜合型能源企業”的產業定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必須讓科技創新成為轉型發展的強勁引擎和利器。”山東能源集團領導層形成了這樣的共識。
瞄準“高精尖”,山東能源集團及權屬企業相繼建成了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1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院士工作站,深入實施“高新技術帶動、高端人才帶動、知識產權帶動”工程,集中力量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先后有150余項科技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400余件成果獲授權專利。
圍繞煤炭資源高效利用,山東能源集團利用“以矸換煤”技術大力提高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率,累計完成“以矸換煤”產量近2000萬噸,減少矸石排放量約3000萬噸,創造經濟效益近10億元,其循環經濟模式被國家發改委確認為“全國煤炭系統循環經濟典型模式”。
著眼做特做新制造產業,山東能源集團研制開發了大傾角大采高綜采液壓支架、40000KN液壓支架試驗臺、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硬巖掘進機、小型重防腐系列全自動立式隔膜壓濾機、大型智能化加壓過濾機、礦用無極繩調速機械絞車、大型篩分式雙齒輥破碎機等十幾種新產品、新技術,承擔了《千萬噸級綜放工作面設備配套選型技術規范》的起草工作,實現了由“做產品”向“做標準”的跨越。
在新材料、新技術研究領域,山東能源集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CR高強玻璃纖維生產技術,其產品通過了德國檢測中心檢測,出口到幾十個國家。在輪胎生產技術領域,山東能源集團不斷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其下屬的八一輪胎公司積極開展“預分散母膠粒在全鋼子午線輪胎中的應用”研究,以提高成品胎質量,逐步形成了“國外橡膠加工,國內輪胎制造、輪胎模具、橡膠機械、運輸膠帶”五位一體的橡膠化工產業集群。在醫療器械領域,淄礦集團新華醫療完成了從單一的醫療器械生產到醫療器械、制藥裝備和醫療服務三大業務板塊格局的轉化,已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的醫療器械行業領軍品牌。
按照企業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山東能源集團目前正深入實施高新技術帶動、高端人才帶動、知識產權帶動工程,構建以能源集團、各礦業集團、三級公司為主體的三級研發體系和以中央研究院、二級公司技術中心、三級公司研究所(室)為主體的科技創新組織體系,立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集中力量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形成科技引領、創新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
“抱西瓜不忘撿芝麻”。山東能源集團還廣泛發動員工通過“微創意”、“微竅門”、“微改造”、“微替代”等形式進行“萬眾創新”,每年創效益數億元。其旗下的臨礦集團自2008年啟動“青工創新工作法”評選命名表彰活動以來,已經涌現出創新工作法800多個,其中90項獲得表彰,累計創效超10億元,青年職工王永寶、楊玉華、任國龍獲得山東省企業技術創新帶頭人獎。
創新活力的競相涌流有力地支撐了企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山東能源集團連續4年進入世界500強,在煤炭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