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鄭州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勾勒出一幅秀美的都市生態農業圖景,也把全省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引領到一個新的高度。
那么,什么是都市生態農業?為什么它一經出現,就成了資本競逐的領域,社會關注的熱點?
農業發展的新形態
剛剛過去的周末,鄭州市民陳旭夫婦來到原陽原生生態農莊,鋤草、翻土、澆水,精心打理租來的二分菜園。如今,像陳旭夫婦這樣的“都市農夫”越來越多:工作日在城市上班,節假日到郊區“開心農場”種菜,既回歸自然、觀光休閑,又體驗農事、感知農耕文化。
河南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處于城鎮化快速擴張階段,城市周邊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已很難適應城市的發展壯大。“在靠近都市的郊區農村,發展為都市居民提供優良農副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的高集約化、多功能的農業。”這個發展方向,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和選擇。
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指出,要把打造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和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工程、“三山一灘”群眾脫貧工程“四大工程”作為重要抓手,著力打造現代農業大省。
為做好都市生態農業這個大產業、大工程,去年10月,我省確定鄭州、洛陽等6市先行試點建設1小時都市生態農業圈,重點發展會展農業、創意農業、設施農業,大力發展休閑和觀光農業,探索發展都市生態農業路子。
在洛陽,孟津縣利用離洛陽市區近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農業休閑旅游,全縣發展起的梨花節、荷花節、草莓采摘節等17個農業觀光旅游節,月月有看頭,季季有節慶。
在鄭州,中牟國家農業公園把高科技和創意元素融入農業中,讓市民在休閑觀光中領略現代農業的無限魅力,見識創意農業的多姿多彩。今年3月底啟動的“第二屆農業嘉年華”,好戲連臺,游人如織。
在開封,通許縣長智鎮以萬畝蘋果生產基地為依托,打造岳家湖生態農業觀光示范區,賞花、采果、釣魚,越來越多的城里人青睞這處美景和天然氧吧。
在全省各地,以農業公園、現代農業園區、農業采摘園、垂直農業等為表現形態的都市生態農業,正顯示著蓬勃生機。
三產融合的大載體
位于洛陽市洛龍區李樓鎮的花博園,距洛陽市中心僅半小時的車程,園區內有長江以北最大的蝴蝶蘭種植基地。絢爛多姿、爭奇斗艷的蘭花,讓這里成為洛陽市民近郊休閑游的熱門目的地。10多家影樓還與花博園簽訂合作協議,平均每天都有三五對新人來此游園拍照,以前“土氣”的農業變得“時尚”起來。
農業專家坦言,當一產的農業與三產的休閑旅游業相遇,帶來的不僅僅是三大產業“1+2+3式”的疊加組合,更有“1×2×3式”的乘數效應。
農業效益倍增。以農業休閑為例,新鄭好想你不僅把紅棗加工園區變成工業游景點,而且新建的紅棗博覽園正成為都市人青睞的休閑旅游場所和養老基地,種植、加工、旅游三產聯動,讓好想你做大紅棗產業有了更大底氣。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鄭州市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1500萬人次,年綜合收入達18.1億元;洛陽市接待游客580萬人次,休閑農業總收入達26億元。
以科技提升農業附加值為例,長垣縣宏力草莓園從日本引進優質草莓品種,頗受市民青睞,每個占地一畝的大棚一季收入6萬元以上。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太空農作物等,都市周圍的現代農業園區正成為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者和示范窗口。
農民變身產業工人。開封市水稻鄉馬頭集新村村民就搭上了都市生態農業的順風車。部分村民把土地流轉給八斗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種植供港蔬菜,然后到公司的“開心農場”打工,不僅收著地租,每天還有百元左右的收入。將來公司還準備引導村民在村里發展餐飲、住宿等。都市生態農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當地農民傳統的種植觀念和生活方式,如今人們眼中“老土”的農民,輕松賺起了城里人的錢,讓務農成為有尊嚴的職業。
都市生態農業既滿足了市民消費升級的需求,又帶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形成了農業發展多贏的新局面。因此,有農業專家評價說,都市生態農業是三產融合的大載體,為農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尋找了一條新的出路。
城市騰飛的后花園
每年春季,嵩縣北部大坪鄉萬畝金燦燦的油菜花滿山遍野開放,遠山近谷處處金黃,吸引人們爭相賞花、踏青;信陽200多萬畝茶園滿山透綠,景色誘人,招徠全國各地的游客到此觀光旅游,摘茶體驗……
長期身處“鋼筋水泥”中的市民渴望綠色,渴望碧水藍天,而郊區農村賞心悅目的農田、果園、林塘,正是人們放松心情、愉悅身心的最佳去處。日本學者研究認為,農業具有都市“門面”的機能。在建設有“農”的都市理念中,農業因其重要角色及給都市帶來溫馨與魅力,而被稱為都市的“后花園”。
“稻田是人工濕地,菜園是人工綠地,養殖場是動物園。”對大都市的市民來說,都市生態農業不僅養胃、果腹,而且養眼、潤肺。全省各大城市也正是看中了都市生態農業親近自然、生態環保的功能,紛紛出臺規劃,在城市邊山水間、農家田野里描繪一幅幅嶄新的生態農業畫卷。
“萬頃黃河繞枕過,百里嵩山半入城;千畝良田潤河洛,三楔九廊間城廓”。未來,鄭州市將逐步構建“山、水、田、林、城”融合發展的田園都市;洛陽市也加快培育伊濱牡丹產業集聚區等大田設施花卉苗木基地、花博園等高檔組培催花生產基地,最終形成10萬余畝環城區經濟林、生態林綠化帶;開封市則規劃以沿黃都市休閑生態農業開發為核心,將中國·開封黃河生態旅游區打造成大型旅游休閑度假綜合體、文化創意產業園;濟源市更是依托鄉村田園風情和山水生態風光,發展全域旅游,推動全市經濟發展。
今年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都市生態農業是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繼續加快推進都市生態農業發展。重點支持鄭州、洛陽、開封、許昌等市先行先試、率先發展,加大對8個省級示范園區建設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