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位于蘆山縣思延鄉境內的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內,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五千余畝獼猴桃長出新葉;逾四百畝珍稀苗木生根發芽;開工建設的農副產品及食品加工區在轟鳴的機器聲中不斷推進……
作為我市“4·20”蘆山地震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一項重要規劃,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區正以快馬加鞭的節奏,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希望。
工程概況
10平方公里
建成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位于蘆山縣思延鄉境內的蘆山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 規劃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園區以現代農業科技為主要手段,通過發展優勢、特色、效益農業及配套產業,帶動旅游休閑業,建設產業集中展示區,示范帶動區域農業現代化建設,實現產業升級,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產村相融和諧新村,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發展。
施工現場
園區發展好了
群眾才能過上好日子
20日,蘆山縣思延鄉風和日麗。在園區核心加工區內,工人任慶金正在制作獼猴桃種植架。
“這些種植架,都是為栽種獼猴桃做準備。”
任慶金是思延鄉草坪村五組村民,也是土地流轉戶。不僅每年有固定租金可收,今后園區栽種的獼猴桃見了效益,任慶金還可享受分紅。
“園區發展好,我們老百姓才能跟著過上好生活。”目前,任慶金每天都在工地上干活,每天有近百元的收入。
今年以來,蘆山縣加大園區招商引資力度,目前已有三家企業入駐。其中,四川可士可果業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園區內完成獼猴桃種植近4000畝。
“我們擬栽種面積是7000畝,剩余的3000多畝獼猴桃果苗,我們爭取在今年內完成栽種。”該公司財務總監張興碧告訴記者,可士可準備在園區內建成一個農業產業化基地,其中不僅包括獼猴桃種植基地,還將建設農副產品深加工、貨物儲存、物流等設施。今年9月將完成一期氣調庫、儲存間、物流區建設,明年將完成榨汁車間建設。
工程進度
預計年內完成栽種
園區自去年底開工建設以來,目前已完成獼猴桃栽種面積5300多畝,完成珍稀苗木栽種400多畝。預計今年底前完成栽種工作。加工區主干道工程已進場施工。
據了解,蘆山縣擬通過3至5年的時間,把園區建設成為四川知名的有機農業發展試驗區、現代農業技術研發集成示范基地和災后產業恢復重建樣板區,最終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工程展望
讓農業發展更有奔頭
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規劃設計的農業示范園,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覆蓋思延鄉4個村19個村民小組,將按“一區一中心三基地”進行布局。
“農副產品及食品加工區在清江村,占地面積1400畝,該區以發展有機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為主,可為周邊區域加工各種農副產品,如有機茶葉加工、農產品冷藏加工、獼猴桃保鮮庫、森林蔬菜加工、中藥材加工等。”蘆山縣農業局副局長高容介紹,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綜合服務中心包括技術培訓中心、農產品檢測中心、農產品研發中心、物流中心、名特優農產品及成果展示中心、農業產業規劃館、農業信息中心、農業產業園區勞動保障所、農產品交易大廳及農耕文化展示廳等,占地面積約100畝。
“狹義上的園區是在思延鄉,但事實上,隨著園區的發展,未來還將擴大至天全、寶興,帶動三縣獼猴桃產業的發展。”高容說,園區區位優勢明顯,必將輻射更廣區域茶葉、果蔬、珍稀苗木、生態養殖等產業的發展,成為引領蘆山地震災區種植業發展的龍頭和樣板。
“今后,思延鄉將是全縣變化最大的鄉鎮之一。”談起未來發展,思延鄉黨委書記崔夏成竹在胸,“伴隨著農業示范園的發展,思延鄉的房屋和土地將增值,農業災后重建不僅解決了農民的持續增收問題,更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建設故事
掛職干部
扎根園區指導技術
胡錦,高級農藝師,也是廣元市蒼溪縣紅星獼猴桃培植專家。自從今年1月7日赴蘆山縣掛職工作以來,為園區獼猴桃產業發展提供種植技術、管理經驗指導和支持。
“獼猴桃田間管理要注意疏果,不能只顧貪多。”在園區,胡錦不僅要負責獼猴桃種植進度,還要為當地群眾開展技術培訓。
“胡老師基本上每天都和我們一起工作,連節假日也主動加班。”周村村佛寶山組組長李余文對胡錦非常感激。
“不管我們有啥技術問題,只要找到胡老師,他都能耐心給我們講解,幫我們解決了很多技術上的困難。”周村村李家灣組村民楊紹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