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努力攀爬制造業價值鏈上,各省區市的腳步從未停止。
上海在日前公布的“工業27條”中提出,以工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著力擴大有效和高效供給,力爭“十三五”末,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25%左右。
隨后,在天津版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中,再次聚焦先進制造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并設定先進制造業產值占制造業的比重達到70%以上的目標。
除了上海、天津這一南一北兩大老工業城市之外,從東部沿海各省陸續出臺的地方“十三五”規劃綱要來看,先進制造業均成為各地重點布局的內容之一。
地方重提制造業的新風向,在有關專家看來,是制造業內部結構優化的需求。
“如果制造能力被削弱,創新能力也就失去了前提和根基。產業體系的更新,更無從談起。”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郁鴻勝表示。
重提先進制造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看來,發展包括傳統制造業在內的各種經濟類型,才能夠使經濟建立在巖石而非沙礫上。
而在成本優勢逐步喪失的背景下,很多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服務業占比已經超過制造業。但是,制造業的重要性在近幾年顯現得非常明顯。
上海市委書記楊雄表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很多大都市再次重視制造業發展,以避免產業空心化。上海一直是工業重鎮,又有廣大郊區和大量就業人口,必須發展先進制造業,保持制造業合理規模和比重。目前制造業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已降到30%以下,并處于下降趨勢中。對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數據顯示,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上海的制造業占比逐年呈現下降趨勢。2015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僅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32.2%。而2008年這一數值為46.3%。
在郁鴻勝看來,這主要是在耗能的制造業剝離出去的同時,先進的制造業沒有補上來,更嚴重的是削弱了產業的競爭力。“科技創新就是在為制造業服務,創新的價值也是體現在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上。上海一旦喪失了制造業的基礎,科技創新就是一句空話。”
對于東部省份來說,盡管曾認同過“將制造業產能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去,只保留總部和設計研發部門即可”的思路,但目前討論的重點已經不是是否要提振制造業,而是怎么提振。
郁鴻勝提醒道,我國之前走的是依靠引進國際一流的先進制造業再消化的路徑,原始創新相對薄弱,但近年不可忽視的一個大的國際環境是,不少發達國家重新審視發展戰略,紛紛制定以重振制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回流了不少高端制造。這種情況下,上海需要發展自己的先進制造業,提升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才能擠入國際的分工。
而在天津看來,旨在由要素投入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基本形成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相適應的先進制造業發展體制機制,是制造業發展的思路。
天津市委黨校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臧學英認為,對于以重化工業起步的老工業基地天津來說,大制造、重化工業,是天津短期之內去不掉的產業構成部分,關鍵是向高附加值、技術含量高的方向發展,提高產品和服務。另外,臨近北京的天津,更適合打造先進制造研發中心,形成京津冀產業一體化的發展。
天津市工信委主任李朝興此前媒體采訪時表示,“在這一進程中,天津將大力推進產業協同創新,加快建設京津冀產業協同創新共同體,推進區域創新資源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
競爭還是協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包括上海、天津、江蘇、廣東等在內的多個東部沿海省市在“十三五”的產業結構優化上,聚焦先進制造業。而在具體的產業布局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業等,均是熱門。
例如,電子信息制造業、裝備制造業、航空產業和航天產業、新能源汽車、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裝備業、精品鋼材業等行業大類均是上海重點布局的先進制造業領域。
而根據《天津市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實施方案2015-2020年》,天津將著力打造包括航空裝備產業、航天裝備產業、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產業、高性能服務器及云計算產業、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產業、大型工程機械產業、軌道交通產業、高檔數控機床產業、自動變速器產業在內的十大產業。
那么,各地趨同的先進制造產業布局,將是競爭還是協同?
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目前還不存在競爭這種說法。我國在高端制造領域的整體發展還很不足,地方目前的產業制定,也是朝著先進制造業的這個方向努力。國家應該鼓勵地方根據自身的條件積極參與。
臧學英認為,地方要以現有的優勢型的制造業為基礎,形成自己的強勢產業。
“乍一看地方的發展出現產業同質化,但是產品還是有差異的。因為制造業的產業鏈很長,可創新的地方很多,最后產品的分支也會越來越細化,地方要學會抓取。”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表示。
比如說在大飛機的發展上,上海和天津兩地的發展階段并不一樣??湛驮谔旖蛑皇强傃b,而上海自主研發的C919大型客機目前還沒有到量產階段。
具體落實到產業的培育上,上海將積極對接和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先進制造業基金、集成電路基金、中小企業基金等,提高產業基金支持能力。
例如,今年4月底,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合作備忘錄簽約并完成首期募資285億元規模,這也是目前全國規模最 大的地方集成電路產業基金。
天津將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在“十三五”期間探索建立100個行業領 先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