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作為中國唯一獲獎省會城市在本屆評選活動中喜獲“綠色中國杰出綠色生態城市”稱號。日前在安徽定遠召開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大講堂,合肥經濟圈6市(縣)書記參與現場互動,暢談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時,針對獲此稱號,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說,這幾年,為了彌補環保的欠賬,為了建設一個生態宜居的城市、為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行政區劃調整以后,合肥集中財力對巢湖治理。獲得這項榮耀,是合肥自身努力和合肥經濟圈各個城市全力支持的成果。
合肥經濟圈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合肥經濟圈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為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跨區域城市協調發展”精神構建的。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滁州市和定遠縣。總面積36519平方公里,總人口1836萬人。經歷了四次會商會,合肥經濟圈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合肥的家電、汽車,淮南的煤電,定遠的鹽化工,這些代表六市縣的特色產業,力主打造成綠色產業集群。近年來,隨著合肥經濟圈城際間合作交流頻繁,綠色經濟集聚的載體空間增大,資源要素流動的活躍,合肥經濟圈內六市(縣)各取所長,集合綠色產業優勢,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合淮同城化工業走廊,合肥航空港經濟示范區,合肥與桐城、定遠、舒城共建產業園等一大批綠色合作項目的打造,為合肥經濟圈注入綠色活力。綠色產業合作已成合肥經濟圈發展關鍵。
近日,合肥經濟圈城市黨政領導第五次會商會議就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合作、大氣污染聯防聯治等舉行了五場專題推進會。六市(縣)領導和專家集思廣益,獻計獻策。
加強中心城市產業集聚促經濟圈發展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建議,合肥經濟圈要不斷加強中心城市的產業集聚作用,同時要做好規劃,加快交通網絡建設,更好推動市場自主選擇要素的流向。李鐵說,農村人口向城市和小城鎮轉移,城鎮基礎設施和服務向農村覆蓋。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任務是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城鄉一體化,改革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
李鐵認為,合肥經濟圈面臨的發展機遇是,一是東部地區包括土地、勞動力、環境在內的發展成本上升,合肥經濟圈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二是中央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讓合肥經濟圈發展擁有更多政策利好;三是合肥經濟圈后發優勢明顯,可以充分借鑒東部地區的經驗和教訓。
“三區改造”成綠色山水園林城市
淮南市是全國新型能源基地,也是安徽的重工業基地,加入合肥經濟圈以后,在合肥經濟圈的向心力下,淮南得到極大發展。淮南市委書記方西屏說:“我們面臨的新挑戰是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做好城市改造。”淮南面臨塌陷區、棚改區和舊城區的“三區改造”,涉及全市1/3的人口,這是一項關系社會穩定的民生大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把三區改造作為我們最大的民生問題來對待,作為建設新型城鎮化的突破口。”方西屏說,淮南將把“三區改造”與城市特色結合起來,將“三區改造”融入新型城市化當中,打造成綠色山水園林城市。同時,完善就業保障等配套。
貧困人口是關注的焦點
“六安是革命老區,革命老區如何走好新型城鎮化之路,不僅是一個新概念,也面臨著許多挑戰。” 六安市委書記孫云飛說,六安市的農村人口比重大,約占人口80%以上,其中貧困人口占很大比例,雖然每年遞減15萬人,但到今年為止,還有近百萬人口生活在貧困中。孫云飛說,六安的新型城市化建設須將貧困人口作為關注的焦點,不僅關注城市更要關注農村。“這是六安要面對的現實,離開這個現實無從談城市化。”
工業園區既有主導產業又有休閑設施
滁州市委書記李明在談到滁州的新型城鎮化之路時舉了一個成功案例——蘇滁現代產業園。這個產業園由中國、新加坡合作共建,借鑒中新合作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經驗,引進先進的規劃建設理念和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體制機制,成為國內綠色工業園區的標桿。“工業園區里面不僅有主導產業,而且居民可以就近工作和生活,既有休閑設施也有文化享受。”
桐城市委書記胡紅兵說,桐城的發展將緊緊依托合肥經濟圈,在產業規劃方面,將利用桐城現有的產業基礎,做好經濟圈現有產業的配套和補充。胡紅兵表示,“以規劃為引領,不斷把桐城建成實力之城、魅力之城。”
發揮集群優勢圈內完成產業無縫對接
定遠縣是合肥經濟圈里的小兄弟。縣委書記鄭斌說,定遠作為合肥經濟圈唯一的縣級城市,將把定遠打造成合肥和四個中心城市的農產品[-0.32% 資金 研報]和副產品的綠色深加工基地、紅色教育基地與配套基地。
在定遠,產業合作已先在鹽化工業園里“出苗”。14家合肥企業落戶定遠,其中3家企業已竣工,6家在建。總投資160億元的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和總投資58.2億元的安徽泉盛化工有限公司是全園區兩大龍頭企業,生產的氯氣、鹽酸等產品正是合肥落戶企業所需的原材料,合肥企業在這里就地取材,能源專供,完成產業的無縫對接,也使定遠產業的集群優勢更加突出。
鄭斌說,圈內互融可以促進定遠的城鎮化,但交通必須先行,定遠下一步將積極對接與合肥的肥東縣、長豐縣等縣際聯通道路建設,積極對接合肥—定遠城際鐵路、定遠—新橋機場快速通道項目,合力推進項目前期工作。
目前,定遠已與合肥簽訂《合肥經濟圈合肥定遠產業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了兩地產業合作的目標任務、重點方向和對接工作機制。定遠縣委書記鄭斌表示,定遠雖然加入經濟圈不到兩年,但是收益巨大。本次會商會在定遠召開,是定遠一大機遇。融入合肥經濟圈,對定遠未來綠色轉型發展將是新的起點。
“規劃的實質是在對土地的發展利用作出預期的判斷,從本源上將是維護土地使用方的利益。所以從規劃角度上看,單純地尋找或是設定產業發展定位是不合時宜的。因為只要沒有土地使用方的利益,如何導向、如何管控,能產生的效果都是十分有限的,一般來講是根本管不住的。”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周劍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