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方式。中共汕頭市委歷來高度重視政協提案工作,始終堅持將政協提案作為踐行群眾路線、推動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有力地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近年來,汕頭市先后制定出臺相關規章制度,對政協提案的審查立案、辦理流程、督辦要求及成效評價等方面作出明確闡釋,以制度的形式夯實政協提案工作基礎,規范了政協提案辦理運行機制。
自2010年開始,在每年的汕頭兩會后,市委書記、市長都領銜督辦汕頭市政協重點提案,這項常態化工作延續至今已有五年時間。黨政主要領導牽頭督辦重點提案,不僅為提案辦理起到示范作用,使提案辦理更具成效,更是成為引領各級重視政協工作的標桿方向。
今年初,在汕頭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市政協香港組、李廣輝委員等提交提案《抓住國家實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戰略機遇,推動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產業發展》。提案指出,汕頭規劃建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有利于
構建一個適應新形勢、切合新僑情的戰略合作平臺,試驗區產業發展必須爭取獲得更多政策支持,更加注重頂層設計。由于該提案提出的意見建議符合汕頭當前發展形勢和戰略構想,被列為重點提案。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對此高度重視,并牽頭督辦該重點提案。
去年,在經過充分調研和廣泛征求國內潮人鄉親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汕頭市委、市政府決定謀劃創辦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這是汕頭市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決策部署、加快建設創新型經濟特區的重要舉措。市委書記陳茂輝認為,汕頭特區因僑而立,僑鄉優勢是汕頭的最大特色,提出在新形勢下要增創特區新優勢,必須把改革創新與加快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向上爭取先行先試政策,加快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并在海灣新區核心區謀劃創辦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為汕頭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振興發展走出新的路子。
這一新的思路構想,契合中央實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重大決策精神,得到了國務院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今年9月15日,正式批復同意汕頭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明確了試驗區的戰略定位、政策框架、產業體系和發展重點。汕頭發展再一次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這為汕頭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爭創特區優勢,注入了非常強勁的動力,成為汕頭發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為了推動提案辦理落實,促進試驗區產業發展,陳茂輝要求全市上下提高思想認識,緊緊抓住戰略機遇,推動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規劃建設和產業發展。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有關工作,舉行專題協商會,在市政協與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就“貫徹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大力推進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建設”進行協商,面對面交流聽取意見建議。多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聽取提案承辦單位工作情況匯報并提出要求,進一步推動提案落實。在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頂層設計以及產業規劃布局上,陳茂輝要求相關部門要重視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著重從產業發展空間載體、政策創新以及支柱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統籌謀劃,特別是在華僑經濟文化合作、營商環境、通關制度、社會管理、土地管理、海域使用、跨境金融服務和投融資等方面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平臺、兩個基地、三個中心”,即面向海外華僑華人的聚集發展創新平臺,建設華僑文化交流、對外傳播基地和跨境金融服務、國際采購商貿物流、旅游休閑中心。
在陳茂輝的督辦推動下,《抓住國家實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戰略機遇,推動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產業發展》重點提案取得了顯著成效,產業發展和政策創新研究深入推進。金融、航天、會展、新材料、文化、總部經濟,以及以大數據產業為基礎的現代信息、物聯網等高端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進駐試驗區,涉及海洋經濟綜合開發等方面總投資290億元的23個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作為汕頭新的經濟增長極正在加快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