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現代產業發展必須立足四川產業發展實際,堅持規劃引領,強化市場導向,增強政策激勵,突出人才支撐,走出創新、升級、承接、集約的發展之路。”這是5月23日舉行的四川省政協常委會議上,與會委員和省委領導及省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廳等18個部門負責人協商中達成的共識。
“大力發展高端現代產業,積極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四川省委實施的興川戰略。”省政協常委楊明洪告訴記者:“以促進高端現代產業發展為著力點,匯聚智力,匯集力量,省政協是選準題、扣上弦、對上隼。”委員們組成3個調研組赴成都、綿陽、德陽等市調研企業,民盟四川省委、省工商聯等黨派團體“解剖”汽車制造、金融服務業等典型,內江、自貢等地方政協視察傳統工業基地實情,形成政協調查研究“大合茦”。
資陽、德陽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約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的12%和19%,規模偏小,效益不足。委員們調研認為,根子是人才培育投入少,科技成果轉化力弱,綜合創新服務平臺差。委員們建議,構建創新基礎條件平臺、產業公共技術平臺、科技中介服務平臺,加速科技成果交易和轉化。在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國家和地方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等,促進研發機構成為企業技術積累和創新突破的蓄水池;支持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共性技術、產品組成各種形式的產業、技術、標準等創新聯盟,開展聯合系統創新,增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成果擴散轉移能力。民建四川省委則建議,人才選擇和培養應破除高校科研院所體制障礙,形成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共贏、聯合研發機制。
“重總體規劃、輕專項規劃,產業集聚度不高、城際產業同質化。”全國政協委員、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戴曉雁一語道破不少地方高端現代產業關聯度不高的弊病,明確指出了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潛在危險。單晨光、戴曉雁等委員提出,篩選一批發展迅速、具有集群帶動作用的大企業大集團,納入重點培育企業名單,通過產業鏈帶動、資源輻射、擴張聯合、并購重組等手段,以點帶面,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民建四川省委等也認為,四川可加強對包括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在內的化工產業的規劃管理和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鼓勵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上下游企業兼并重組,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委員們調研發現,融資渠道狹窄、方式單一、成本較高依然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反映的“老大難”問題。陳放、羅雪松等委員大聲疾呼: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為支撐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制度,加大力度引導商業銀行建立支持技術創新的授權授信制度,增加信貸品種,擴大科技信貸規模。省工商聯建議,探索政府專項資金轉為創新基金的改革模式,通過稅收優惠、政府貼息等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創新基金,降低民間資本參與設立創投基金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