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6日,在上海市第六次規劃土地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上海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為了配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增強社會公眾對城鄉規劃工作的了解和認識,在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的指導下,由市城市規劃行業協會和市城市規劃學會牽頭組織,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復旦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浦東新區規劃設計研究院、中機院等多家單位參與,在《新聞晨報》開辟“上海城鄉規劃百題”系列專欄,旨在普及規劃知識、宣傳公共政策、關注民生話題、介紹規劃軼事,搭建一座公眾與城鄉規劃之間的平臺。歡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互動。
為什么要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
按照《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城市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一般為20年?,F行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是在2001年5月由國務院正式批復施行。
城市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
上海不是在一張白紙上謀發展,不能脫離自身的發展歷史、現實、基礎和優勢。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已先后編制了兩輪城市總體規劃。進入新世紀以來,遵循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按照“5年打基礎、5年建框架、10年基本建成”三步走的行動計劃,上海城市空間總體格局逐步形成,功能布局、城鎮體系和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建立,世博園區、虹橋樞紐、迪士尼國際旅游度假區和臨港地區等重大工程的開發建設,有力推動了上海城市功能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上述這些地區已經或即將成為上海城市版圖上的人流、物流、車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對產業發展、城市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等產生巨大需求。解決這些問題不可能是局部之舉,必須將這些地區放在城市空間格局之中,研究它們的發展定位,并從城市的產業布局、綜合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網絡上統籌規劃。
在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取得矚目成就的同時,上海也越來越多地面臨著“大城市病”的威脅。截至201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為2415.15萬,已超過現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2020年的人口規模。持續增長的人口規模對城市品質、配套服務、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期,全市建設用地面積已經達到3070平方公里,占全市陸域面積的45%,建設用地規模已經逼近規劃確定的2020年末上海建設用地指標。城市人口和用地規模的不斷增長也給環境和資源承載能力帶來巨大的挑戰。因此,上海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必須著力研究有關城市發展目標、城市規模、空間格局、產業提升、綜合交通、新型城鎮化、生態環境等重大課題,不斷破解城市發展面臨的難題,正確引領上海城鄉可持續發展。
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形勢
當前,外部環境正在發生并且將繼續發生更加深刻的變革。上海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上海的發展必須符合國家的發展要求,從國家戰略、從我國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大局出發,思考城市未來的方向。面對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發展要求,上海同時肩負著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雙重歷史責任,需要高瞻遠矚、把握大局,抓緊啟動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上海這座特大型城市長遠發展的藍圖和框架。
探索未來發展的新要求
中央新型城鎮化工作會議的召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頒布,對城鎮化和城市規劃,從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上海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要深入研究未來發展的目標定位,創新規劃理念,嚴守發展底線,明確發展的路徑和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具體來說,要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建設生態良好、社會和諧、智慧低碳、安全便捷的宜居城市;要全面確立并提升“四個中心”功能,打造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的新型產業體系和良好創新體系,建設適合各類人才成長創業的宜業城市; 要傳承和弘揚上海城市精神,努力提升文化原創力和影響力,建設充滿魅力、令人向往的國際文化大都市;要充分發揮服務全國、聯系亞太、面向世界的作用,促進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推動長江流域經濟帶提升能力,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城市總體規劃為什么強調市民參與?
《城市規劃編制辦法》明確了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應當遵循“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工作原則。市委書記韓正同志在上海市第六次規劃土地工作會議上指出,上海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必須呼應民聲、匯聚民智。
以人為本,公眾參與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規劃要體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城市的長遠利益,是為廣大市民的福祉服務的。理所當然的,規劃編制要傾聽廣大市民的意見?!冻青l規劃法》也賦予市民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不僅僅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方案體系,而且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屬性。規劃的編制實施固然需要高度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也和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和休閑密切相關。必須制定一定的程序,保證公眾有序參與,充分吸納廣大市民的意見。城市居民對于城市發展和規劃有不同的觀點也是正常的。因此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內,以民主協商的方式,達成最廣泛的共識。
城鄉規劃決策作為一項重要的公共政策,必須符合法制的原則,規劃方案按照法律程序批準,必須置于有效的監督之下。不僅包括人大、政協的監督,也包括實實在在的媒體監督和最廣泛的公眾監督,保障城市規劃實施的嚴肅性和相對穩定性。在施行中,若要修改,一定要經過法定程序。
多種渠道,共同暢想
上海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將本著“開門編規劃”的宗旨,為公眾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參與機制和途徑。創新公眾參與方式最大的亮點是組建由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參與組成的公眾參與咨詢團,直接參與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若干重大問題或階段成果的咨詢,反映社會各類群體的意見和建議。公眾還可以通過官方微信、微博、網站、郵箱、論壇、主題活動和城鄉規劃百題等媒體渠道或參觀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全面即時地了解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各類資訊,參與規劃編制的全過程,及時提出反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