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地處陜西關中平原腹地,是國家關天經濟區核心區——西安(咸陽)國際化大都市的“衛星新城”、大西安的北大門和古絲綢之路的東端重鎮。三原交通區位優越,處于周邊大中城市的弧心位置和黃金區段。去年以來,三原縣圍繞“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戰略部署,以提升質量效益為核心,以培育產業集群為重點,以實施產業鏈招商為抓手,積極招引龍頭產業項目,帶動配套項目持續跟進,初步呈現出“招一個、引一串、帶一片”的產業聚集效應。
著眼轉型發展,轉變招商思路。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不斷深化,招商引資的內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土地、環保、能源等政策日益趨緊,促使各種生產要素加速流動,產業轉移、聚集和升級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以產業鏈為主導的產業聚集發展已成為吸引投資的重要方面。近年來,三原通過招商引進了不少項目,但還存在著項目關聯度不高、產業鏈條不長、聚集效應不明顯等現實問題,制約了主導產業的持續發展。為了改變招商引資的現狀,三原在深刻把握招商引資新趨勢的基礎上,著眼轉型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積極創新招商理念,提出了“主攻龍頭企業,引進配套企業,形成產業集群”的產業鏈招商思路,以進一步完善縣域主導產業鏈條,增強企業落戶投資的吸引力,從而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著眼產業升級,明確招商方向。一是分析確定主導產業。依托三原的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確立了建設大西安產業配套基地的目標,并在科學分析大西安產業布局的基礎上,按照“突出特色、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原則,確定重點打造綠色食品加工、高端裝備制造、新型醫藥研制、現代商貿物流四大支柱產業,并以此作為產業鏈招商的基礎。二是做實產業鏈條設計。在主導產業規劃分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鏈招商中的主導作用,重點圍繞龍頭企業配套進行策劃分析,了解龍頭企業上游涉及哪些領域,下游關聯哪些產業,全面掌握龍頭企業的垂直供需鏈和橫向協作鏈情況,拉伸產業鏈條,缺什么招什么,形成供需“上下游”的產業鏈條關系。三是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態。一方面將全縣四大主導產業放在全國的大格局中進行審視、研究和分析,全面掌握每個產業的發展現狀、行業優勢和市場前景,了解哪些屬于國家支持類產業,哪些屬于限制類、淘汰類產業,進而選好產業鏈招商的主攻方向。一方面按照完整的產業鏈需求,繪制好產業鏈圖譜和招商路線圖,全面掌握每個產業都有哪些國內知名企業、龍頭企業,深入了解這些龍頭企業分布的地區和城市,詳細搜集這些龍頭企業的相關信息,分析研究企業在西部的投資趨向,對有意向的將其納入我們的招商項目庫,長期跟蹤,隨時掌握企業投資動態,從而主動跟進招商。
著眼產業鏈條,實施精準招商。一是組建專業招商隊伍。整合原有招商資源,組建專業招商隊伍。二是制定詳細招商方案。積極挖掘企業的興趣點,找準企業的關注點,明確企業的合作點,提前量身定做方案。三是主動提供投資論證。對有意向在西部投資的企業,聘請專家提前為企業做區域市場分析和投資選址論證,帶著專家論證方案上門招商,以理性的數據分析、可以預見的市場效益和誠懇熱情的招商態度,增強企業的投資信心和決心。
著眼產業聚集,完善發展平臺。一是完善項目落地平臺。按照“一業為主、同業聚集、橫向配套、縱向延伸”的理念,我們科學規劃園區產業板塊,切實把同類企業、關聯度較強的項目有計劃地放在同一園區,促進園區項目對接、產品對接和產業鏈對接,形成產業集群效應。二是完善項目聯審平臺。在園區企業招引中,定期召開項目聯審會議,對招引項目全面進行評估,從園區規劃、環保節能及投資方向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明確提出“四個不要”,即不是同類產業的企業不要、不是名企名牌的不要、不是行業百強的不要、不是技術含量高的不要,堅決杜絕不同產業混合發展,確保園區產業的集群化、集約化發展。三是完善項目推進平臺。我們提出只要項目落到紙上,就必須落到地上。去年以來,我們按照中省市簡政放權的要求,進一步精簡了辦事程序,優化項目服務,以最短的時間辦理項目立項、用地、環評、選址等方面手續,為項目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通過一年多的工作實踐,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做好產業規劃分析是基礎,實施龍頭帶動是關鍵,抓好補鏈強鏈是重點,實現集群發展是根本。政府應該把產業鏈招商放在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切實發揮好決策者、引導者、協調者、管理者的重要作用,從產業規劃、政策引導、配套服務等方面,做活“政府水”,放養“企業魚”,促進縣域主導產業集群的培育、發展和升級,放大產業鏈招商的倍增效應,不斷提升招商工作質量和效益,切實加快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