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首屆中國城市特色街創新發展論壇暨第二屆中國(沈陽)商旅文產業年會在沈陽市和平區舉行,來自各地政府、商旅文主管部門、專家學者以及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成都寬窄巷子、天津和平路等100余條特色街建設管理機構代表參會。從會上獲悉,和平區將規劃建設30個特色街區,今年重點推進16個特色街區建設,以特色街區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由于電商沖擊、房租上漲、經濟下行、消費乏力等因素影響,特色街區發展面臨一些困難,創新發展勢在必行。專家表示,繁榮城市特色街區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動能,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創新,有利于構建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的產業格局。
作為沈陽市的主城區,和平區商貿流通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0%,區內形成了多條著名的特色街:百年歷史的太原街是全國十大著名商業街之一;三好街創業創新大街是東北IT和電子商品的集散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西塔街是世界第二大朝鮮族聚居區;金融街是沈陽建設東北金融中心戰略的重要組成。
為進一步促進特色街發展,今年,和平區將在既有基礎上,合理規劃建設30個特色街區,首批重點改造提升16個,這些街區中既包括基本成型的太原街、三好街創業創新大街、金融街、西塔街、中山路歐風街、北市文化園等,也包括新打造的五里河足球文化餐飲街、遼展外貿服飾街、滿融朝鮮族民俗風情街和渾河灣啤酒街等。和平區將通過發展模式的創新、管理模式的創新、營銷模式的創新和政府服務方式的創新,投入2000萬元開展特色街外圍建設,把特色街連成線、穿成串,建成城市商業中心的隆起帶,以特色街區創新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會上,專家學者為和平區特色街區發展提出了真知灼見,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主任韓健徽認為,發展特色街要堅持“五有”,即歷史有根、文化有脈、商業有魂、經營有道、品牌有名,避免同質化。遼寧大學教授、長江學者林木西認為,發展特色街區是和平區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文化創意中心、國際商務中心、平臺經濟中心的重要載體,特色街區建設應堅持“文化+”戰略,促進商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