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于日前制定出臺了《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發展規劃(2015-2020)》,其中提到,蘭白試驗區依托蘭州新區、蘭州高新區、蘭州經濟區、白銀高新區,與京津冀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共建創新共同體,聯合上海張江國家自主示范區等高科技園區,實施“三大計劃”、“五大工程”、“十項創新改革舉措”,力爭到2020年蘭白試驗區新增地區生產總值800億元,輻射帶動酒嘉新能源、金武新材料、天水裝備制造、隴東能源化工4個產業創新集群,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將建設經驗和模式輻射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或地區,實現甘肅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
創新型企業建設成為重中之重
在蘭白試驗區建設中,創新型企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成為一大工程?!短m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發展規劃(2015-2020)》中要求,蘭白試驗區要運用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的機制,促使企業從依靠過度消耗資源能源、低性能低成本競爭,向依靠創新、實施差別化競爭轉變。打造以創新型企業、科技上市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為骨干的創新梯隊。完善創新型企業遴選培育辦法,擴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時間和技術領域范圍,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運用財政資助、稅收優惠、科研項目經費后補助等手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企業研發機構,鼓勵行業骨干企業建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
蘭白試驗區要完善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運行機制,推進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用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服務,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充分激發企業創新的內生動力。重點解決制約傳統產業升級的重大制造裝備、關鍵零部件、基礎原材料、基礎工藝及高端分析檢測儀器設備等難題。優先支持聯盟承擔國家和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創新項目、組織研發重大創新產品和核心關鍵技術,打造以聯盟為核心的技術研發、專利共享和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及協同創新機制。完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機制、合作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
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也是培育創新型企業的一個重要辦法。因此要深入實施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行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發揮科技園區和基地集聚作用,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發展。建立完善創業培訓機構,加強從業人員在基金運作、項目識別、企業管理、商務談判、技術評估等方面的培訓與交流。引導創業投資機構投資初創期科技型業,發揮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社會資本的帶動作用,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早中期、初創期創新型企業發展。
建立健全新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在企業創新改革方面,蘭白試驗區將賦予國有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的自主權,探索建立更加符合科技創新、鼓勵戰略投資的國有企業領導人任期制度,健全國有企業技術創新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將反映科技創新活動和績效的指標納入對國有企業領導的評價考核和問責機制,提高技術創新產品銷售收入在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中的比重。
同時在《規劃》里可以看到,蘭白試驗區鼓勵各類社會資本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等多種形式,參與試驗區功能類、公共服務類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在資金、技術、市場、管理等方面加強合作,實現試驗區國有資本與非公資本、其他區域國有資本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支持重要公共產品、重要民生等領域的核心骨干企業在保持相對控股的基礎上,通過合資合作,打造一批體制新、機制活、優勢明顯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實現蘭白一體化和產城一體化
蘭白試驗區的特點就是整合蘭州和白銀的各項資源,因此要建設好試驗區就要做到實現蘭白一體化和產城一體化。因此《規劃》提到蘭州和白銀協同推進基礎設施相聯相通。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完善公共配套服務設施,推動區域通信市場一體化,加快推動未來網絡(呼叫)中心建設。加快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生活性服務設施建設與升級,推動優質教育、衛生、文化、體育資源向試驗區入駐。逐步推行地區互認的高層次人才戶籍自由流動制度,推動高層次人才共享。探索政府主導型、企業主導型、政企合作型等多種一體化建設模式。
蘭州和白銀兩市要實現產業發展互補互促。明確產業發展定位,理順產業發展鏈條,發揮核心產業外溢效應,拉動配套產業發展,實現產業間的協同發展。促進優勢企業聯合,構建區域供應鏈合作關系,推進產業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基地建設一體化,打造立足區域、面向西部、輻射全國的優勢產業聚集區。逐步從單邊承接產品、技術和服務,轉變為雙邊互利型合作,實現一、二、三產業的全面融合發展。建設統一、開放、公平、公正、自由的區域大市場,實現大市場、大流通、大分工、大合作。綜合配套城鎮化建設。在新型城鎮化試點區推進土地、財政、商貿、社保、教育、衛生等方面配套改革。研究建立財政轉移支付機制、,探索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前期工作,有序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開展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組織實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
除了要實現蘭白一體之外,還要強化產城融合發展。堅持推進試驗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和功能集成配套,實現產業功能、生活功能、城鎮功能、生態功能的相互融合。堅持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和同步發展,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鎮群一體化水平,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展水平,真正把產業做大做強,把城鎮做優做美,努力把試驗區打造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產業高地、經濟重地、宜居福地。
引進第三方評估機制減少政府評估
在以往很多經濟區的評估中,政府都占據了主要地位,然而政府的評估卻因為具有“信息不對稱”的特點,使得在有些時候評估信息并不十分準確。面對這樣的局面,蘭白試驗區則引進了第三方評估機制,從而由政府評估評價為主向社會評估評價為主轉變,逐步減少政府為主的評估評價活動。此外試驗區還將在規范發展第三方評估機構和知識產權專業估值機構,強化過程監管和后續跟蹤,完善容錯和問責制度的同時,發布企業、高校、院所創新能力評估指導意見,擴大創新績效撥款試點范圍,擴大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試點并加快形成制度化,鼓勵社會組織設立創新獎項。
在人才的評價方面,蘭白試驗區將建立人才分類評價體系,知識型人才評價重點要從研究成果數量轉向原創價值和實際貢獻,技術型人才評價堅持業績導向,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指標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之一,把科技報告、知識產權作為評價的主要指標,克服過分強調學歷、資歷和論文的傾向。同時,積極發展企業人才評價機構,完善以市場和出資人認可為核心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評價體系,建立社會化的職業經理人資質評價制度。
力爭到2020年新增總產值800億元
為了保證發展,蘭白試驗區建設重點推進實施了“3510”行動,即傳統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創新、戰略性新型產業提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三大計劃”,推進創新型企業培育、創新人才聚集、創新平臺建設、創新生態建設、蘭白一體化和產城一體化“五大工程”,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科教體制、國有企業、人事管理與收入分配制度、投融資機制、財稅制度、科技服務機構、合作開放機制、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評價制度創新驅動改革等“十大創新驅動改革”。
蘭白試驗區建設自2015年起,按照“1+2+3”的時間安排,利用三個階段進行總體規劃,年度分解、滾動推進,第1年為基礎培育、其后2年資源聚集和最后3年突破發展的三個階段。分步驟、分任務、分時段實現蘭白試驗區建設目標?;A培育階段(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啟動實施“3510”建設行動,夯實試驗區基礎性條件,完善核心板塊建設。新增地區生產總值100億元、特色優勢產業產值1500億元、稅收100億元,新增就業1萬人,新增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和產學研聯盟50個,培育創新型企業20家。資源聚集階段(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化推進“3510”建設工作,高端創新要素多層次、寬領域集聚。新增地區生產總值200億元、特色優勢產業產值5000億元、稅收300億元,新增就業3萬人,新增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和產學研聯盟200個,培育創新型企業80家。突破發展階段(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全面完成“3510”任務目標,建成完善的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科技體制。新增地區生產總值500億元、特色優勢產業產值8500億元、稅收400億元,新增就業4萬人,新增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和產學研聯盟250個,培育創新型企業100家。
利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資源配置、產業優化升級、科技合作交流等措施發揮蘭白試驗區的潛力,從而積極探索欠發達地區依靠創新驅動、實現跨越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徑,蘭白試驗區必將并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的“發動機、加油站、中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