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日前印發了《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2014-2020年)》這是第一份省級的新型城鎮化計劃,更能體現中央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總體思路。
內需促產業升級
自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破8以來,經濟增速持續回落,今年第一季度已經回落到7.4%。中國今后如何出牌來穩定經濟大局,一直是中外經濟界十分關心的問題。今年3月,內地推出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被解讀為內地將通過繼續拉動新型城鎮化,實現擴內需和促進產業化升級的目的。而核心的核心,是新型城鎮化有望推動中國打破目前經濟的盤局。
從三地公開的文件看,新型城鎮化的原則將是控制大城市規模,放開中小城市,推動外來人口落戶;模糊戶籍概念,降低外來人口享受公共服務門檻;提高外來人口買房能力,盤活中小城市存量住房。如江蘇的規劃就提出試點將務工人員納入公積金覆蓋范圍,提升外來人口的買房能力。
目前,內地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城鎮化水平和質量持續提高,大、中小城市建設將需要修建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以及電力、燃氣、自來水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這意味著將創造大量投資需求和就業機會。總之,內地已經出現和即將升溫的新型城鎮化熱浪將成為中國實現穩經濟謀發展的強大動力,相信江蘇、廣東等地的做法很快會全面鋪開,勢必將會熱點紛呈,新型城鎮化的成果更值得期待。
城鎮化空間巨大
除此之外,26日召開的陜西第七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陜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按照規劃,2015年以前,陜西將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西安市以外其他設區市的落戶限制。2020年之前,通過設置階梯式落戶通道和差別化落戶條件,逐步解決符合條件轉移人口落戶西安,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制度。
日前召開的“廣東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題座談會上,廣東省公安廳負責人稱,除廣州、深圳兩個特大城市的老人投靠子女有所控制外,廣東其他各地直系親屬間相互投靠將全面放開,隨時辦理并全面放寬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入戶。
從三地提速城鎮化新聞透露的信息,人們很容易看到,內地城鎮化的發展空間仍十分巨大。據分析,目前全國有2.34億農業轉移人口,其中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是1億人,占比40%。所以,未來數年,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全面鋪開,內地勢必將出現更大規模的人口轉移,這個空間是非常大的。
人的城鎮化是核心
各地推動新型城鎮化的新規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更加注重人的城鎮化。
據分析,雖然相當部分農業轉移人口統計為城鎮人口,但并沒有真正獲得城鎮居民身份,在就業、子女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務領域還沒有享受同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這樣并不是長久之計,應該循序漸進加以解決。要制定差別化的落戶政策,優先解決存量、有序引導增量,使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加快轉為城鎮居民。只有這樣,城鎮化才算徹底。
江蘇有關部門解釋稱,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解決好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二是解決好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的全覆蓋問題。另一個關鍵詞是市民化。簡單地說,就是讓進城農民既“落腳”又“落戶”,落戶的標志關鍵還要看他有沒有完全納入城鎮的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