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來到韶關之前,我們對韶關的印象還停留在以前,認為韶關是一個只有重工業的城市,來了之后我們才發現,韶關的產業轉型升級做得真是好。”近日,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媒體采訪團訪韶,來自佛山電臺的記者梁廣棉豎起了大拇指。
誠然,作為一個傳統的工業城市,韶關曾經是省內的“老大哥”。而今,“老大哥”在一番蟄伏后正快步前行,逐漸“減負”,涅磐重生。
珠西配套 錯位發展
市經信局副局長張南生向來韶采訪韶關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媒體團介紹了產業“錯位發展”這一概念。
張南山表示,廣東作為汽車生產大省,大量汽車零部件卻在江浙采購,省內現有的部分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也是外省采購特鋼并委托外地加工。同時,廣東正在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軌道交通等裝備制造產業。
韶關從中看到了機遇。
產業錯位發展,即韶關精選特鋼、鑄鍛件、汽車零部件三大產業,加快對接珠三角,積極參與產業合作配套分工。
寶鋼特鋼韶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特韶關”)是珠三角品牌、規模最大的特級鋼材生產基地。
韶關市中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機重工”)成功實現了動車驅動齒輪材料和海上石油鉆井平臺樁腿材料生產工藝國產化,打破了國外公司的壟斷。
韶能集團韶關宏大齒輪有限公司的齒輪加工能力廣東一流;韶關東南軸承有限公司產品90%出口國外。
這些都是韶關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配套區的有力支撐!
自2015年9月韶關市納入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配套區以來,韶關積極參與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的分工與合作,打造跨區域的產業共建格局。產品、資本、人才在珠江西岸快速流動起來,給這座昔日的老工業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經信局提供的材料讓我們看到了實質性的變化。
2016年,全市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7.29億元,同比增長4.3%,實現增加值39.5億元,同比增長7.6%,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2.6個百分點。
今年1-7月,韶關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22.18億元,同比增長12.4%,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11.9個百分點。
寶特韶關作為珠西產業帶配套區的重要基礎原材料企業(廣東省唯一的特鋼生產基地),2016年特鋼產量為60萬噸,同比增長100%。今年1-7月,韶關特鋼產量為49.8萬噸,同比增長58%。
逐鹿中原 舍我其誰
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配套區絕不是一句空話,每一個韶關裝備制造企業都鉚足了力氣,朝著這一目標奮勇向前。
以寶特韶關和中機重工為例。
現如今,寶特韶關作為廣東唯一的特鋼生產基地,拼搏爭先,喜訊頻傳。
上半年,汽車用鋼銷量達到9.32萬噸,同比增加25%,國內49個主要汽車主機廠中已有25家公司與其建立了協作機制;
上半年,軸承用鋼銷量2.37萬噸,同比增加5.8%,國際五大軸承企業及國內高端軸承企業均與其開展了產品開發及認證合作;
該公司750個牌號產品已經通過國內外130家企業的172項產品認證,產品已經進入高端特殊鋼市場……
中機重工也毫不遜色。
中機重工是一座集科研、生產為一體的華南地區最具研發能力、規模最大的鍛造工廠和熱處理工廠。“外國能做的東西我們也能做,還要做得比他們更好”是中機重工董事長、高級工程師杜玉蓮一直以來的信念。
懷著民族工業制造夢的中機重工為南車、北車及南非配套的3000余臺重載及動車客車機車、4萬余件齒輪坯,無一件在鐵道部規定的運行400萬公里強制報廢前下線,創造了“萬無一失”的成績。
如今,中機重工正致力于解決尚需進口的高溫、高壓、高速、高強度和超低溫等特殊使用環境下材料的研究和開發,以滿足軌道交通、海洋工程、能源工程和模具等行業對新材料、新工藝的要求,并在研制開發的基礎上形成生產力,實現產業化。
優勢明顯 創新先行
記者在乳源東陽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新能源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車間里見到了乳源東陽光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廠長周曉軍。他告訴記者,針對私家電動車的電池市場,乳源東陽光研發了更具優勢的三元材料。三元材料與其他正極材料相比,在同樣的電池體積下,續航能力更強,能量密度更高。
“目前,廣東省的鋰電池產量占全國的40%,正極材料則占鋰電池原材料的30-40%左右,是裝備制造業的基礎性材料。項目建成后,一期產能預計達1萬噸,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周曉軍充滿信心地說道。
傳統產業、藥業、新材料等,東陽光在韶關這片沃土上節節開花。說到底,還是歸功于韶關優秀的營商環境。
工業基礎雄厚。韶關作為老工業城市,經過4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裝備制造業的完整鏈條。大到整機,小到一顆螺絲釘,都能在韶關配套。
區位優勢明顯。韶關位于廣東省北部,粵湘贛三省交界,是粵港澳輻射內地的黃金通道和橋頭堡,八高四鐵兩航的立體化交通網絡已初具規模,現已融入廣州1小時生活圈。
發展定位明確。目前,韶關狠抓項目攻堅,推動振興發展,主動融入珠三角。作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配套區,更提出了建設華南120萬噸優特鋼精品基地,將韶關打造成為華南地區鋼鐵深加工先進裝備制造業中心的宏偉設想。
如今的韶關,依托工業制造的強壯筋骨,體內更流淌著創新的血液。目前,韶關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1個,“液壓油缸”“鋁箔”兩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東陽光公司“電解電容器陽極鋁箔腐蝕工藝項目”獲得國家級專利優秀獎,韶關液壓件廠獲2013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梁廣棉對此有著同樣的感受。他說,來到韶關,看到此情此景,讓他想起了佛山同樣是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大創新力度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可以預見,韶關未來的發展一定會更好!
厚積薄發,韶關,正驕傲挺起裝備制造的脊梁。
藍圖已繪就,前進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