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再瘋漲,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7.2萬輛和25.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2%、21.5%,暫別“動輒翻番”的激增時代;更令人訝異的是,在相關政策謹慎收縮時多數企業甚至相繼陷入彷徨。實在值得慶幸,野蠻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飛速躍進的歷史大潮流中迎來了彌足珍貴的“冷靜期”。
8月24日下午,汽車頭條2017年百人匯·議事廳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產業未來進行了探討。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公關及數字營銷部總監湯躍進、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副總經理李云飛、新出行CEO賀磊,與十余位汽車行業媒體大咖深入交流。
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先行者、上汽乘用車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品質派,在這樣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冷靜期”應該付諸怎樣的思考,做出怎樣的反應,又該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爭取怎樣的改變?
“我們不能因求快而犯錯。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只關注產業的擴大與布局,忽視消費者的真實感受,但決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水平的是用戶體驗。”在湯躍進看來,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有很大機會,但企業應該向用戶思維轉變。同時,互聯網與新能源汽車應該協同發展,以產品體驗、產品品質取勝,共同營造良好的企業競爭氛圍。
“外資企業、合資品牌未來三五年的產品規劃已非常清晰,過去傳統汽車的悲劇不能再重演,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合力塑造中國新能源汽車口碑。”李云飛表示:“從產品層面來看,新能源汽車產品應該擺脫補貼依賴、在消費者的各個使用場景中新能源汽車產業超越傳統燃油車的表現;在此基礎上,新能源汽車的新體驗也應該以創新的銷售模式去推廣。”
基于專業媒體視角,現場各位主編在深入剖析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與格局之后,也期望比亞迪、上汽乘用車等中國新能源領域同心合力、共塑行業標準,在越來越開放的市場競爭中為中國品牌爭取話語權、開辟贏得市場競爭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