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以煤炭、鋼鐵為代表的傳統強周期行業仍然處于產能過剩的陰影之中,限產保價、“看天吃飯”仍是行業的主旋律。盡管強周期行業中有一部分在“苦苦煎熬”后等到了供給端局部改善的有利局面,業績有所恢復,但鋼鐵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短期內供需局面仍然難以改善。
限產收縮供給端
201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從營業收入、凈利潤等財務數據以及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等財務指標來看,部分過剩產能行業今年上半年的經營狀況正在逐漸好轉,其中,化工、玻璃制造、水泥制造、橡膠等行業今年上半年的資產負債率和存貨周轉率都出現好轉態勢。
化工行業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88%,但化工企業的整體凈利潤水平同比增長6.61%,其中純堿、氯堿行業通過限產保價業績大幅度提升。
水泥制造業上半年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大增67.82%,相較于去年同期1.61%的下降幅度,水泥企業的盈利情況進一步好轉。
以龍頭公司海螺水泥為例,該公司201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7.8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22.0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8.2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90.2%。而去年同期公司營收和凈利的增速分別為14.33%和4.89%。同時,公司資產負債率為33.87%,去年同期為39.23%,存貨周轉天數為41.3天,去年同期為43.03天,也出現改善跡象。
海螺水泥的情況顯示出水泥行業供求關系在進一步好轉。宏源證券研報指出,海螺水泥凈利大增九成,水泥價格同比大幅上漲是主因。上半年,公司水泥銷售均價為252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23元/噸。與此同時,煤炭價格下降,帶來成本下降,也對公司利潤構成支持。此外,財務費用下降也帶來業績增厚。海螺水泥上半年水泥銷量達1.14億噸,同比增長11%,大幅超越行業增速,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并且,減少外銷熟料,提高終端控制力。
水泥行業中,業績增長比較明顯的還有福建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