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區堅持抓創新、引項目、建園區、上規模、創品牌、增效益,從過去單一的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發展到現在的液體經濟、新能源、新能源裝備制造、汽車裝備制造、核技術民用裝備制造、生物制藥、包裝、現代物流、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聯盟、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初步建立起新型工業體系。

武威市涼州區招商引資項目——甘肅華一家具股份公司投資16億元建設的華一家具項目已建成投產。圖為生產車間一角。
2015年,全區完成工業增加值55.8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28倍;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11.11%,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5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全區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25.24億元,是“十一五”的7.2倍。今年1至8月,全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3億元,增長9.2%,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3.53億元。
引項目調產業結構
涼州區圍繞重點產業建設招商引資項目庫,完善和落實財政貼息、投資補貼、差別供地等政策,為項目落地和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為了“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涼州區實行重點建設項目領導包抓責任制,嚴格落實區級領導包抓責任制,實行重點建設項目聯席會議、協調會議、現場會議制度,按照“一個重點項目、一名責任領導、一套工作班子、一個工作目標,集中精力突破、全程跟蹤服務”的要求,著力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各級干部發揚“由我來辦、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工作作風,確保了項目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今年以來,全區實施工業項目135項,總投資199.77億元。甘電投2×350MW熱電聯產、華一家具二期、甘肅(武威)國際陸港涼州區產業基地、世行核心區基礎設施等一批項目有序推進。武威保稅物流中心、華一家具一期、青啤一期20萬千升啤酒、京奧港50萬噸天然礦泉飲品一期工程、航天萬源裝備制造、凱帝斯5000臺電梯生產線、承威專用車生產線、莫高生態酒堡、甘建投風電裝備、治沙裝備等一大批規劃起點高、建設速度快、綜合效益好的大項目、好項目在涼州落地建設或竣工投產,工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初步形成了以“液體經濟”首位產業、新能源、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為重點,食品加工、生物化工、建材加工等傳統產業協同發展的新型工業體系。
建園區打造主戰場
涼州區按照各園區定位,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合理劃分園區功能,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明顯、產業配套、結構優化的工業園區產業體系。
目前,武威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已形成了以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及專用設備制造業為主的產業體系;武威工業園區形成了以液體經濟、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生物醫藥為主導的產業體系;黃羊工業園區形成了以面粉加工、葡萄酒釀造、啤酒麥芽、特種藥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金太陽高新技術集中區形成了以太陽能發電、化工產業為主的產業體系。
涼州區在已建成武威工業園區、黃羊工業園區2個省級園區和武威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武威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2個市級園區的基礎上,按照園區有主導產業、龍頭企業的要求,結合武威重離子治療腫瘤中心建設,謀劃布局了武威醫用重離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建設。至今年8月,園區建成面積達到39.51平方公里,入園工業企業總數達到442家,四個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72.6%,園區配套功能不斷完善,承載逐年增強,集聚效應顯著提升,已成為涼州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
擴規模壯大實力
涼州區委、區政府牢固樹立“引項目、建園區、上規模、創品牌、增效益”發展理念,建立優勢企業集群梯隊培育激勵機制,對骨干企業在資源配置、基礎條件改善、建設用地等方面給予支持。至2015年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達到117家,是“十一五”末的2.38倍。
全面落實《武威市支持入園工業項目固定資產貸款貼息獎補辦法》《武威市“小升規”企業固定資產貸款貼息辦法》《涼州區招商引資十條》等優惠政策,全力支持重點企業壯大規模、擴大產能、提高效益,培育了一批骨干企業。
支持和鼓勵重點企業掛牌上市,推動優勢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并購和投資合作,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區內現有甘肅皇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甘肅榮華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肅莫高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3家上市公司。
著力打造風光電裝備制造、核技術民用裝備制造、飛機汽車制造、制藥、包裝、物流、農產品精深加工、液體經濟、甜高粱、現代畜牧業等產業聯盟和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新型化、優勢產業集群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提升了工業效益,增加了經濟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