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記者從陜西省農業廳園區辦獲悉,在220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的帶動下,截至目前,陜西省已建設各級各類農業園區1687個;完成建設面積385萬畝,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8.97%;預計今年園區總產值282億元,利潤65億元。
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引領、省級園區為支撐、市縣園區為依托的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格局。逐步構建了以陜南生態農業、陜北有機農業、關中高效農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先進技術和設備在園區中得到普遍應用。全省園區累計引進新品種6111個、新技術1894個,自主培育開發新品種210個、新技術194個。389家科研單位與園區達成技術合作協議。
社會資本成為園區投入主體。全省園區累計完成投資478億多元,占規劃投資的49%。其中企業投入205億多元,合作社投入56.9億多元,政府投入64億多元,農民自籌86.9億多元。在省級園區中,企業牽頭型占到65%,投資占到48.2%。
土地規模化經營進一步加速。陜西省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生產大戶有效介入土地流轉環節,加速了農民承包土地向園區集中。目前全省園區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70萬畝,占全省土地流轉總面積的50%,園均經營2285畝。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流轉土地89萬畝,園均6588畝。
農業效益和農民經營收入大幅提高。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與當地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相結合,與城鄉統籌、新農村建設、移民搬遷相銜接,使園區具備生產示范、加工物流、生態旅游、教育培訓等功能,實現了農產品的就地生產、就地加工,就地銷售,農民經營收入大幅提高。預計今年省級園區園均產值、利潤可分別達到4992萬元和987萬元。220個省級園區帶動107萬農民發展規模經營增收致富。省級園區農民人均收入可達1.3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