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經濟占據江蘇經濟的半壁江山,是江蘇經濟的特色名片。工業園區既是全省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又是治污攻堅的主戰場。從污染物排放量上看,全省園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約占75%以上。
2021年7月,江蘇在全國率先推行了一項環保創新舉措——工業園區(集中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2年多來,這項創新舉措落地情況如何?給園區帶來了什么變化?記者進行了調查。
摸清“家底”,讓污染物排放量算得清
所謂“限值”,就是根據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制定園區環境質量目標;所謂“限量”,就是根據園區環境質量目標和實際污染物排放情況,確認園區主要污染物總的允許排放量。過去由于監測監控能力不足,園區、企業在一定時間內到底排放多少污染物難以說清。
為摸清“家底”,南京11個園區先后建成了一批大氣、水環境監測站點;園區內企業安裝了在線監控設施,二者均實現“應聯盡聯”智慧化管理,園區監測監控網絡初步形成。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除了對常規污染物因子的管控,還根據不同產業類別,篩選相應的特征污染因子進行管控??萍紙@負責人介紹,科技園對企業進行排放總量核算,系統摸清了園區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家底”,并根據近幾年區域環境質量變化趨勢,明確了規劃范圍內121家企業的2023年允許排放量。
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園,是無錫市錫山區新材料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之一。“2021年,園區作為試點單位率先參與了限值限量管理?!眻@區生態環境科科長蔣繼東介紹,園區并不算大,共有12家企業,產業定位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為方向,其中9家企業為排污許可重點管理企業。在排污許可重點管理企業中,應建的8家企業廢氣自動監控檢測設備均已和園區或省里聯網,產生廢水的5家企業也已完成省級聯網工作。
該產業園環境監管工作起步較早,2017年園區已初步完成了VOCs摸底調查,并在市排污許可管理系統中完成申報,在2019年園區投資了2000多萬元建設完成的智慧環保管理平臺基礎上,2022年又投資440萬元對園區廢氣、廢水監測監控體系進行填平補充。
蔣繼東說:“上了這么多監控檢測設備,我們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到相關情況,查清源頭,然后去和企業溝通控制排放的工作。園區的監測監控站點在同等規模的工業園區中應該是最密集的,及時調度已建成空氣站和水站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為提升環境質量預警能力奠定了基礎?!?/p>
截至目前,我省168個“限值限量”園區共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273個,空氣標準站391個,空氣微站7215個,VOCs站362個,惡臭站214個。我省開展了基于在線監控數據的企業廢水量、廢氣排放量等自動測算;同時開展了基于園區標準空氣站及微站自動監測數據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動態模擬測算?!巴ㄟ^監測環境質量、測算工業園區和企業的排污總量,我們首次摸清環境‘家底’,夯實了環境管理基礎。”省生態環境廳四級調研員潘煒介紹。

激發動能,實現倒逼升級與激勵發展并重
作為限值限量管理的先行區,南通市海安常安紡織產業園率先探路,爭當限值限量管理的“領頭羊”。
江蘇合源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是紡織園一家高端面料生產企業。根據限值限量管理要求,合源紡織在上一輪園區綜合績效考核中被評為B類企業,經核定,其排污權為每年COD47.75噸、氨氮4.77噸、總磷0.48噸。隨后,合源紡織從銀行累計獲得排污權抵押貸款1460萬元。
南通市海安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楊曉燕介紹,在園區確定許可排放總量的基礎上,通過綜合績效考核,根據企業績效等級實施差別化的總量配給,優先保障優質企業總量需求,對考核成績中等及以下的企業進行限制。
“只有園區環境質量是持續改善的,企業手中的排污權才更有意義,也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梢哉f,園區的環境質量決定了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量?!痹谀贤ㄊ泻0采鷳B環境局綜合科王嘯天看來,要做到生態環境和企業發展正向循環,就必須把企業污染物排放量和園區的環境質量掛鉤起來。“環境越來越好,在允許范圍內污染物就可以適當增加,能落戶的項目也會越來越多。”
為了做到正向循環,常安紡織園建立了一套綜合績效評價體系,實行劃等級分類管理制度?!斑@是限值限量管理的一個核心制度,不單是從環保,也是從經濟、科技、智能制造等6個方面,按照ABCD四個等次進行綜合評價。干得好的企業,可以享受更加優惠的政策,形成激勵效應?!蓖鯂[天說,分類分級差別化的政策,既能促進企業干得更好,又能推動生態環境改善。
對上一年綜合評價結束后,會根據“成績”來決定企業來年的排污總量上限,即每年對總量指標的動態分配。對紡織印染企業而言,污染物排放和產能是高度掛鉤的?!霸诰C合評價之后,確定好企業的年度排污總量,企業的排污總量不能超過這個‘框’,促進企業不斷提升自己的生產效能,爭取當年取得好成績?!蓖鯂[天說。
“限值限量管理實現了倒逼發展與激勵發展并重?!睏顣匝嗾f,實施限值限量管理,表面看是倒逼各地在項目準入和內部挖潛上下功夫;更深層次的是,通過走減存量、嚴增量的發展之路,實現了騰籠換鳥。減的是總量,增的是效益,促進了經濟社會更高質量的發展。
在蔣繼東看來,通過限值限量管理,推進企業落實減排措施,系統提升了工業園區環境治理能力,推動工業園區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目前,園區企業均按要求完成廢氣廢水的整治提升項目,園區所在區域的大氣以及水環境考核指標持續向好。”
“通過限值限量管理,我們明確了對工業園區獎懲機制。”潘煒表示,對工業園區大氣、水環境質量達到考核目標要求,實施激勵措施,包括支持騰出來的排污指標優先用于區內重大項目建設,支持工業園區內企業實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等。對工業園區環境質量未達到考核目標要求且有所惡化的,根據不同情形和程度,分別依法依規采取預警、限產停產、掛牌督辦、區域限批等措施。

久久為功,讓“環境美”與“經濟強”并駕齊驅
作為一項創新措施,限值限量管理在全國沒有先例可循。為順利推進這項工作,省生態環境廳先后組織多次專題研究,反復研究方案。2年多來,“一園一策”、能力建設、技術指南制定、模擬測算等深入開展,限值限量管理從基本概念變成了施工圖。
各地在探索實踐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宿遷推進8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限值限量管理監測監控能力體系建設,建成1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345個空氣微型站點,對全市1100余家重點污染源工業企業實現全過程環境監管。去年以來,常州市將限值限量管理納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內容,全力推進,每月調度,逐項落實。
近年來,生態環境質量在前些年大幅改善的基礎上持續向好,如何找到、騰出、盤活排污總量指標等問題逐步顯現出來。限值限量管理,在“測值測量”“定值定量”的基礎上,也在推進“用值用量”。
“每個園區的減排空間都不太一樣,具體還要看園區已開發情況。我們園區大概兩平方公里,目前只開發了一平方公里,如何在保證限值限量、原有環境質量不惡化基礎上,繼續開發剩余的一平方公里,在現有政策下我們只能在原有9家排污許可重點管理企業上做文章?!笔Y繼東表示,由于園區面積小、企業數量少,減排的來源和空間都被壓縮了,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以后園區新上項目的排放總量來源,需要在自己園區內來減排解決難度較大。因此,探索在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情況下,建設項目審批落地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個難題是,在線監測數據準確性還需要提高。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的實際排放量核算主要依據在線數據,而在線數據并未覆蓋全部企業,也未實現對企業全部排放口和無組織排放的全覆蓋。
“目前在總量核算的準確性上需要進一步提升,方法不同導致核算出的總量差異較為明顯?!蓖鯂[天坦言,在線監測方法測算的總量趨于真實,但無法覆蓋所有排放口。模型測算、產排污系數法等核算方法需要大量的基礎數據作為支撐,還有,在線監測數據準確性也還需要提高。
限值限量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硬件建設、軟件管理、質量控制、環境監管等方面,需要多部門協同發力。潘煒表示,將進一步強化培訓指導、約束激勵等推進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推進限值限量管理工作,用好總量儲備、管理、使用等配套措施,優化環評審批服務,以限值限量管理有效激發工業園區和經營主體治污減排的能動性,協同推進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