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債申報并非簡單的材料準備,而是一場涉及政策理解、項目謀劃、風險管控和材料編制的系統工程。2025年第一批專項債券審核結果公布顯示,不少地區申報項目遭遇了“滑鐵盧”。有的地區通過率甚至創下新低,部分區域幾乎所有申報項目都被否決。審核不通過的原因呈現出明顯的區域不平衡和預算不平衡新特點。深刻理解項目申報被拒原因,才能提高申報通過率。

專項債常見被拒原因
發改委審批被拒原因
項目不屬于國家政策、行業規劃重點支持領域從2015年專項債試點探索期,到2018年開始大規模發行,再到現在的高質量發展期,每個時期國家政策優先級不同,部分行業的項目審核更加嚴格,會導致部分項目受限。比如城市更新的規模逐年增加,文化旅游項目審批通過率持續受限,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未來產業的發展勢必影響市政工程等其他領域的通過率。
項目不符合投向領域規定新機制下專項債投向領域,實行“負面清單”管理;部分項目中涉及樓堂館所、亮化綠化等形象工程、房地產等行業成為不符合投向的重要原因。部分申報專項債券作為資本金的項目不屬于支持的范圍。
項目公益性不足負面清單不支持市場能夠有效配置資源、供需平衡、競爭充分的一般競爭性產業,比如單純市場化養殖、高價值經濟作物種植等等很難通過審核。
前期準備不足專項債項目對項目成熟度有較高要求,部分項目成熟度不夠,申報準備不足,如土地手續不完善、改擴建項目無房屋權屬證明、立項手續缺失、資料不完備等,導致審批手續存在瑕疵,合規性不足。部分項目無法按期開工建設,不符合申報要求。
項目建設規模及投資可行性不足專項債項目建設內容不符合國家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設規模明顯高于當地實際發展水平,投資估算明顯偏離,或者建設估算過于簡單,無具體量化數據等。
財政部審批被拒原因
區域不平衡新機制要求考慮重大戰略和重大項目需要,并根據地區債務風險、財力狀況、管理水平等情況合理分配額度。經濟欠發達地區或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的區域,可能因還款保障能力不足被審慎評估。
區域不平衡新機制要求考慮重大戰略和重大項目需要,并根據地區債務風險、財力狀況、管理水平等情況合理分配額度。經濟欠發達地區或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的區域,可能因還款保障能力不足被審慎評估。
項目自平衡能力不足專項債要求“自求平衡”,若項目自身收益無法覆蓋本息,或部分收入來源于建設內容不匹配、收入單價過高、成本考慮不全、量價依據不足、周轉率或者出租率過高等均會導致項目審核不通過。部分自審自發地區,項目覆蓋倍數過高或者過低也會導致項目不通過。
項目存在隱性債務風險項目收益過度依賴于財政資金、項目涉及政府回購、承諾固定收益等安排,可能被認定為新增隱性債務,觸碰政策紅線。
項目不符合審核標準與發改委審核類似,項目投向領域不符合、項目建設內容不符合標準、項目存在負面清單、項目手續不完備、項目審核要件不齊全。6. 未聚焦重點項目新機制要求考慮重大戰略和重大項目需要,部分地區項目過度集中在單一行業,比如部分經濟發展較落后的縣域大批次申報產業園區項目,實施規模明顯高于其實際發展水平,不屬于地方重大戰略或重大項目,會影響通過率。
其他原因
材料不完整或邏輯混亂未按申報要求提供完整的實施方案、收益與融資平衡方案、財務評估報告、法律意見書等材料,或材料中存在數據矛盾、邏輯錯誤。項目實施方案與多個審批文件內容不一致,與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不一致等。
項目實施方案編制質量差缺乏清晰的資金使用計劃、建設周期安排、風險防控措施等關鍵信息、未明確項目法人責任制、資金監管機制、績效評價體系等,導致責任主體不清晰,風險防控措施不足,影響項目申報。
申報流程與溝通問題申報窗口期內部分資料未準備充分,提交材料或關鍵手續辦理滯后,財政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等溝通不暢,未能及時解決申報過程中缺失的材料問題,部分地區要求專項債項目必須提前納入省級或國家級項目儲備庫,若未入庫則無法進入正式申報環節。
涉及重復融資或邊界不清晰部分項目已經爭取其他渠道資金,繼續申請專項債涉及重疊,影響資金使用效率,部分項目由多個子項工程構成,納入一起申報,邊界不清晰。
提高專項債項目通過率的實用建議
精準對標政策:深入研究國家及地方專項債政策導向,確保項目符合重點支持領域,避開負面清單。
強化前期工作:提前完成立項、可研、環評、用地審批等手續,夯實項目合規性基礎。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為項目提供一站式服務。
科學設計收益模型:合理測算項目收益,注重現金流穩定性,避免過度依賴土地財政或虛增收入。收益來源應當多元化,降低單一依賴風險。
規范材料編制:聘請專業機構協助完善申報材料,確保邏輯嚴密、數據準確、風險可控。避免出現低級錯誤和資料不全的問題。
加強溝通協調:主動對接上級部門,及時獲取政策解讀和申報指導,動態調整申報策略。確保項目納入省級或國家級項目儲備庫。
專項債券的申報將面臨嚴峻的挑戰,融資環境的變化、政策的調整以及市場的動態,他將影響多個項目的最終審核結果。根據公開的被拒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高項目審核的透明度與合理性。也可以借助專業指導與進修培訓提升申報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