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念
裝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構件在工廠預制完成,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將構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組裝而建成的建筑。由于其采用了工業化的生產方式,質量和精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傳統的“空鼓、裂縫、滲漏、蜂窩麻面”等質量通病得到了根治,再加上實現裝配式裝修,能夠為業主提供完整的建筑成品,總體的建筑品質有了質的提高。除此之外,綠色節能和減少人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效益。
2018年最新政策解讀
全國
《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
——2018年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到2020年,培育5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50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設3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科技創新基地,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解讀:《行動方案》指導性意義十分明顯,向在改革轉型面前猶疑不決的地區和企業傳遞了明確的信號:改變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工業化方向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此外,“示范城市”、“產業基地”等要求建筑產業集群式發展,行成區域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和區域競爭力,建筑企業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要尋求合作共贏。
北京市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
目標:到2018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20%以上,基本形成適應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政策和技術保障體系。到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推動形成一批設計、施工、部品部件生產規模化企業,具有現代裝配建造水平的工程總承包企業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專業化技能隊伍。
保障:對于未在實施范圍內的非政府投資項目,凡自愿采用裝配式建筑并符合實施標準的,給予實施項目不超過3%的面積獎勵;對于實施范圍內的預制率達到50%以上、裝配率達到70%以上的非政府投資項目予以財政獎勵;增值稅即征即退優惠政策。
上海市
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市裝配式建筑的單體預制率達到40%以上或裝配率達到60%以上。外環線以內采用裝配式建筑的新建商品住宅、公租房和廉租房項目100%采用全裝修。
——《上海市裝配式建筑2016-2020發展規劃》
保障:符合裝配整體式建筑示范的項目(居住建筑 裝配式建筑面積 3 萬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裝配式建筑面積 2 萬平方米以上。建筑要求:裝配式建筑單體預制率應不低于 45%或裝配率不低于 65%),每平方米補貼 100 元。
——《上海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專項扶持辦法》
天津市
目標:2017年底前,政府投資項目、保障性住房和5萬平方米及以上公共建筑應采用裝配式建筑,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及以上新建商品房采用裝配式建筑的比例不低于總面積的30%;
2018至2020年,新建的公共建筑具備條件的應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中心城區、濱海新區核心區和中新生態城商品住宅應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采用裝配式建筑的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全裝修比例達到100%;
2021至2025年,全市范圍內國有建設用地新建項目具備條件的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
保障: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裝配式建筑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裝配式建筑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實施方案》
重慶市
目標:到2017年,全市新開工的保障性住房必須采用裝配式施工技術;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項目預制裝配率達到15%以上;到2020年,全市新開工建筑預制裝配率達到20%以上;
保障:對建筑產業現代化房屋建筑試點項目每立方米混凝土構件補助350元;節能環保材料預制裝配式建筑構件生產企業和鋼筋加工配送等建筑產業化部品構件倉儲、加工、配送一體化服務企業,符合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依法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意見》
制約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關鍵問題
一是裝配式行業內存在不完善的法規政策。目前,我國推廣裝配式建筑的政策性文章的落實情況不樂觀,由于約束力并不強烈,很多企業也并沒有嚴格按照要求執行,沒有對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起到明顯促進作用。
二是經濟支撐政策不完善。我國的裝配式建筑尚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公司企業尚處于摸索階段,裝配式建筑技術還不成熟,管理模式的落后等不可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最終建筑的成本,所以企業不愿意發展裝配式建筑。如果沒有長效的激勵政策,如金融、財政、稅收等方面,促使企業開展研究裝配式建筑的探索,裝配式建筑的政策依舊無法落地,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依舊會發展緩慢。
三是技術水平不足。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依賴于扎實的專業技術,但是目前許多企業在需要極強專業技能的關鍵技術崗位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斷層或銜接不上的危機,使得在產能擴大方面存在極大的局限性,不能滿足住宅產業化的需求。
裝配式建筑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借鑒國外發達國家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與住宅產業化發展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行業基礎和現狀,對我國未來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與住宅產業化發展前景進行了預測并總結如下:
1、形成領軍的龍頭企業
根據日本的產業化發展經驗,在發展初期,在社會化程度不高、專業化分工尚未形成的條件下,只有通過培育龍頭企業才能使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逐步成熟,發揮各種大型專業企業的領軍作用,才能帶動全行業的發展。
2、形成成熟的、多樣化的技術體系
未來發展的趨勢是逐步完善預制裝配剪力墻結構體系關鍵技術,發展高強混凝土技術和預應力技術,進一步研發預制/ 預應力框架結構體系和預制/預應力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形成系列化、多樣化的技術體系支撐,保障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3、全面應用信息化技術
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規劃- 設計- 施工- 運維”全生命期中的應用BIM 技術,以敏捷供應鏈理論、精益建造思想為指導,建立以BIM 模型為基礎,集成虛擬建造技術、RFID質量追蹤技術、物聯網技術、云服務技術、遠程監控技術等的數字化精益建造管理系統,實現對整個建筑供應鏈(勘察設計/ 生產/ 物流/ 施工/ 運行維護)的管理,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