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經濟已成為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滿足群眾“醫”“食”“美”“安”的新需求,日前,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河南省促進生物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十四五”末河南省生物經濟增加值超過50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左右的目標。
構建“一核、五基地”產業布局
“十四五”末生物經濟增加值超過5000億元
河南省是全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生物醫藥規模穩居全國前5位,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等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加速推進,生物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堅實,消費市場廣闊,具有做優做強生物經濟的良好條件。《方案》指出,目前,河南省還存在生物技術原創能力薄弱、生物農業和生物醫藥大而不強、生物資源保護開發利用體系不完善等突出短板,面臨傳統生物安全問題和新型生物安全風險相互疊加等重大挑戰。
如何科學謀劃、系統推進河南省生物經濟發展?《方案》提出,依據河南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域特色,以爭創國家生物經濟先導區為目標,著力構建“一核、五基地”為主體的產業布局,“一核”即鄭州和新鄉聯動發展的生物經濟核心區,“五基地”即洛陽、濮陽、南陽、商丘、周口等5個生物經濟基地,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優勢的生物經濟,形成核心帶動、基地支撐、競相發展的新格局。
到2025年,全省生物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推動河南省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不斷加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十四五”末生物經濟增加值超過50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左右,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材料和生物制造等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集群發展成效明顯;體制機制創新突破。
2035年,河南省生物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國內前列,研發投入強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業規模質量具備國際競爭力,基本建成科學合理的資源保護利用系統和嚴密高效的安全防范保障體系。
發展生物經濟具體怎么做?
《方案》提出四大主要任務、四大重點工程
構建國內一流的生物科技創新體系。強化生物產業基礎和應用研究,瞄準臨床醫學與健康管理、新藥創制、合成生物學、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生物育種、可降解材料和生物安全等前沿領域,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實施重點研發計劃,建設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和成果轉化平臺。加強創新主體培育。加快形成創新龍頭企業和“瞪羚”企業為引領、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的創新型企業集群發展體系。
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生物產業體系。培強培優生物農業,加快建設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積極推動神農種業實驗室、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建設,優化完善主要農作物育種技術體系。優化升級生物醫藥產業。建立中藥材生態種植體系,提升中藥材標準化水平。鞏固發展生物能源產業。規范發展生物環保產業。積極發展生物經濟新業態,面向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依托人工智能技術、生物醫學和健康大數據資源,發展智能輔助決策知識模型和算法,為疾病診斷治療提供決策支持。
構建系統化的生物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加大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力度,全面普查、系統收集保存河南農業種質資源,加大珍稀、瀕危、特有資源與特色地方品種收集力度,組織開展資源登記,實行統一身份信息管理。完善分類分級保護名錄,加快建設河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中心。加強特色中藥資源保護開發,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建立全省中藥資源數據庫、資源動態監測機制和信息網絡。支持南陽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規范生物資源開發利用。
構建嚴密高效的生物安全防范保障體系。強化生物安全保障,支持鄭州、新鄉等適度超前部署重大傳染性疾病的前瞻性、基礎性研究,統籌布局建設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推動省內行業優勢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快建設P3實驗室,提升生物安全體系基礎支撐能力。提升應急物資儲備、生產和調度效能。加強重大疫情預警防控,構建生物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健全監測預警體系,重點加強基層監測站點建設,完善口岸公共衛生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提高端口發現能力,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應對。
此外,《方案》還提出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產業集群發展工程、重點產業提質工程、發展環境優化工程四大重點工程,加快推進河南省生物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