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新集群和生產集群
在中國實體經濟中,產業集群已眾所周知,但尚未得到社會的充分認識。在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和高端環節都有產業集聚現象存在,而創新集群(innovation cluster)與生產集群(production cluster)迥然不同。創新集群吸引創新人才并建立社會網絡、分享知識,企業從彼此的成功中受益;創新思想“異花授粉”,新產品或新服務不斷產生。創新集群與企業家精神相輔相成。在國際上成功的很多企業都有本國的創新集群作為基地。生產集群有空心化的危險,也有升級為嵌入本地社區的創新集群的機會。
生產集群向創新集群升級有兩個趨勢。一是出現創新型的領導企業(在中國又稱龍頭企業或領跑企業),通過行會、商會等組織機構發揮創新引領作用;二是一些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演化成創新型企業,并與其他相關企業形成生命共同體,還有些既無創新動力又無研發團隊,只以最低利潤謀生存的企業將逐漸被淘汰。集群升級的可能性取決于創新型企業、地方政府、創新平臺等多方行為主體的共同努力。
最近溫州樂清市的一個會議邀請,促使我看了幾篇調研報告,結合二十多年前在樂清柳市鎮的考察,下面以樂清電氣產業集群為例,談談集群升級問題。
二、集群升級的壓力和機遇
溫州樂清市陸地面積有一千多平方公里。1978年柳市機具廠門市部誕生,之后數百家前店后廠“社隊企業”繁衍。1984年正泰集團與德力西集團的前身——樂清縣求精開關廠創辦,標志著樂清市電氣產業的起步。柳市鎮是“低壓電器之都”,“溫州模式”的發祥地之一。我二十多年前去柳市鎮時,那里有一千多家低壓電器企業,包括正泰、德力西等十幾個企業集團。2001年舉辦的首屆中國電器文化節將上千家低壓電器企業聚集在一起?,F在,樂清市已有萬余家電氣企業,其中規上的上千家,超億元的百余家。
樂清市電氣產業相關產品種類繁多,上下游配套優勢顯著,享有裝備制造(電工)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智能電器產業基地、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等聲譽。然而,多數企業從低壓電器起步,與瑞士ABB、德國西門子、日本東芝等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相比,或者與電氣行業老牌的國有企業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樂清電氣產業集群內,90%以上都是中小企業,其中大部分仍在從事低端生產,研發投入低,核心技術自主化率不高,關鍵材料和零部件本地配套不足。根據溫州社科的一份調研報告,樂清電氣的生產者服務業尚比較缺乏,企業資源計劃(ERP)、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現代物流等企業數字化轉型所需的專業性服務軟件依賴于外地企業的產品,如金蝶、用友、SAP、Infor等。
樂清的低壓電器產品曾經主要用于建筑。樂清市市場監督局注冊分局的統計表明,近幾年新增的電氣企業70%分布在輸配電行業領域,輸配電設備的智能升級是全市電氣產業的主要方向。國內智能電網建設、電力能源結構低碳化和數字化、新能源并網、儲能技術進步,以及制造業節能環保等,對輸配電設備更新換代的旺盛需求,是樂清電氣產業升級的良好機遇。出口的輸變電設備也正在從傳統的中低端產品為主向高端成套設備為主轉變。
三、民營企業家及其合作互動
當前中國很多產業集群尚處在低端的生產集群的發展階段。企業家精神是以生產加工為主的生產集群起源的關鍵因素。但多數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經常發生過度競爭現象。從生產集群演進為創新集群的過程可能較長,需要主動的政策干預和集群促進機構的不懈努力,使集群內企業逐漸形成基于誠信的穩定知識網絡。
在樂清電氣產業發展歷史中,記錄了很多“創一代”草根企業家:南存輝(正泰)、胡成中(德力西)、葉祥桃(長城電器)、高天樂(天正)、鄭元豹(人民電器)、薛文鋒(長江電氣)、木曉東(萬控)、林昌方(方大)、陳道榮(華儀)、陳春良(臺邦)、陳福梯(黃華)、陳文葆(合興)、鄭曉超(永固)、鄭勝友(依發)等等,不勝枚舉。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吃苦耐勞,為企業積累打下基礎。但不少同行者由于不敵“價格戰”,或被淘汰出局,或深陷債務危機。溫州企業家具有自主、自信、倔強的性格。據報道,在創業初期,“溫州合伙人”有“三火”之說:起火、紅火、散伙,合作意識比較薄弱。
現在,電氣產業的千余家“創一代”企業家先后完成了交接班。例如,南存輝的兒子南君俠(正泰)兼任“世界溫州人聯誼總會青年委員會”執行會長,鄭曉超的兒子鄭革(永固)是“溫州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執行會長,胡成中的兒子胡煜鐄和女兒胡煜清分別擔任德力西集團的總裁和執行副總裁。這些新生代企業家多有海外留學的背景,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比前輩更高一籌。新生代企業家意識到,只有加強分工和合作,才能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在培育新生代企業家的樂清青藍商學院,在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都可以感到企業家群體的力量,溫商互幫互助精神得到發揚。
我興奮地發現,樂清有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正在成長,成為細分領域領導企業。例如金石包裝、嘉得電子、強力控股、正理生能、佳博科技、貝良風能、美碩電氣、中煤機械、合隆防爆電、諾金電器、左易電力、俊郎電氣、一能鐵芯、紅光電氣、金橋銅業、百靈氣動、金卡智能、巨邦、倫特機電、東南電子、科都電氣、中訊電子等企業。
行業協會和交流活動是集群行為主體合作的重要特征。現在樂清市電氣從業人員超25萬人,細分行業很多。在樂清市質監局指導下,各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紛紛發起建立行業協會,例如輸配電、電力金具電纜附件、電氣配件、防爆、斷路器、電工儀表、繼電器、氣動元件、電源、煤機、機械模具、緊固件等都有行業協會,此外還有樂清工業電器工程師協會、電氣技術應用協會、營銷員協會等,有的協會創辦了報紙和專業網站,甚至發展成省級或市級的協會,體現了樂清企業家在努力“抱團發展”。多年來,在樂清持續舉辦了中國電器文化節、國際物聯網傳感技術峰會、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等大量交流活動。
四、向先進制造業集群邁進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分別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先進制造業集群與創新型產業集群是學術意義上的創新集群的不同稱謂。作為工信部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對象之一,樂清電氣產業集群的創新生態系統將越來越完善,正在探索集研發、制造、服務于一體,向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的新路。
建立創業平臺。最近,樂清市科技局落實溫州市“大孵化集群”三年計劃,以龍頭企業牽頭,根據產業細分領域特點和需求差異化,建立“大孵化集群”(包括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例如正泰集團為龍頭的正泰物聯網傳感產業園、浙江云谷數據公司為龍頭的智能電氣互聯網創新中心,并建立基金支撐體系,以提升傳統產業,培育下一代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建立創新平臺。樂清市建立了高端精密制造服務中心,具備加工、中試、檢測等功能,為企業提供模具和零件的精密加工解決方案。樂清市與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合辦了樂清工程師創新服務中心,為電氣產業集群提供高端的智力資源,破解束縛產業發展的瓶頸,并帶來行業前沿的技術項目。樂清政府和企業還導入了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溫州大學等大學資源。一批創新平臺和企業研究院相繼成立。浙大紫金港·樂清數字經濟創新基地和樂清·上海南翔科創合作基地的建立,使樂清能更好地利用滬杭的創新要素。通過產學研合作,加強前沿技術和重要共性技術等研發力量。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針對集群中存在的同質化惡性競爭問題,樂清加強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樂清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逐年增加,創新主體的培育呈現良好的勢頭。這些企業在智能低壓電氣、智能電網及成套裝備、新能源電氣、智慧家居、智能終端、物聯網傳感器、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集成電路、新材料等細分領域,研發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
發展數字服務業。“樂清智能電氣產業大腦”整合多個互聯網平臺,如浙江宏秀電氣公司的智慧用電平臺、上海電科院的SEIoT低壓電器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鏈接國內相關行業的資源要素,推進上下游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已服務于三千多家企業,也使龍頭企業在電氣產業的引領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樂清智能電氣產業大腦、樂清工業軟件創新賦能中心、樂清市電氣產業創新發展服務中心等已落戶正泰物聯網傳感產業園。位于磐石鎮的浙江云谷磐石數據中心與國內數字經濟頭部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如北京超算、華為、京東、飛諾門陣等。
不畏艱難困苦的樂清企業家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向上攀登。經過四十來年的艱苦拼搏,該市的電氣產品從低壓電器為主到高低壓電器產品并舉,從電力元器件到成套電氣裝備,再到智能電網解決方案不斷升級。一些企業已經融入美的、奧克斯、海爾、廣汽、華為等頭部企業的核心供應鏈,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仍在倔強成長。多個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領先,為國家電力能源、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就斐然。樂清電氣產業集群的升級之路,為國內實體經濟提供了成功的樣板。(作者:王緝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