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兑巹潯吠瑫r為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數字化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字經濟也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規劃》也進一步強調,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研究制定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健全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工作機制,發揮“綠燈”投資案例引導作用,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
數實融合的有序推進使得產業數字化漸漸成為賦能新經濟、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式,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創新,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正如在數智化轉型領域深耕多年的國雙工業互聯網業務部總經理翁燁暉所言:”過去幾年的發展,不斷讓我們看清實體產業才是信息化、數字化的主戰場,而充分發揮國產化、自主可控、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國式現代化優勢才是這場戰役的根本要義?!?/p>
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主戰場
在翁燁暉看來,加快數字中國、制造強國的建設,加快數字化基礎的夯實與安全發展,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的主戰場,而工業互聯網平臺則是數字化陣地的核心領域。
首先,大環境推動工業互聯平臺相關核心技術邁向深水區。本輪數字化轉型過程一改過去商業互聯網的一貫模式,不是單純地走模式創新、應用創新,而是更理性、更科學地重視關鍵技術的創新突破,特別是在數字化平臺基礎設施建設上,重視“卡脖子”技術的攻關,加快補齊傳統信息技術短板,自底向上筑牢數字化平臺基石。
其次,工業互聯在產業融合的背景下充滿活力。圍繞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安全化需求,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提供了一大批應用場景,讓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充分與生產制造一線訴求相結合,切實發揮平臺價值,優化效能。只有深度賦能業務的系統和平臺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為廣大產業客戶所歡迎的。在泛能源、高端制造、智慧交通、智慧政務、智慧城市、現代農業等戰略性領域,優秀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層出不窮,以點帶面,拉動了產業整體的綜合實力提升。
再者,以工業互聯為核心的產業平臺生態正在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邊緣計算、數字孿生等為代表的平臺技術已經廣泛在數字化經濟中相互滲透、相互支持。數字化已不再是單一技術或單一學科的時代,只有順勢而為,培育、建設并積極推廣應用這種多元化的合作生態,才有可能筑起真正意義的中國式數字化轉型的“防洪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