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基建迎來利好
產業的發展浪潮往往與政策的引導密不可分。相關產業界人士對這一《規劃》的出爐給予了積極回應,認為不論是《規劃》指引的大方向,還是其中孕育的新機會,都將增強相關產業發展的信心。
“《規劃》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再次被提及,一方面將給ICT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將對ICT企業的基礎設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驅動ICT企業在研發和創新上加快投入。”網宿科技高級副總裁黃莎琳近日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相關企業很關注與算力、云計算等相關的新基建領域,以及信創安全和數據安全等方面。
數字基礎設施是以數據創新為驅動、通信網絡為基礎、數據算力設施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涉及5G網絡與千兆光網、數據中心、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
中國依托新基建,不僅改變了經濟社會的格局,也帶來了新型消費、新產業、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根本性變革。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八大算力樞紐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110萬標準機架,其中90%是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西部地區算力樞紐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過60萬標準機架,規模同比翻一番,占全國新建數據中心規模的45%。
算力方面,網宿科技在“東數西算”的樞紐節點已有布局,網宿上海嘉定云計算數據產業園位于長三角數據中心集群核心位置,此外,在西部國家算力樞紐節點的寧夏,網宿作為當地運營商的生態合作伙伴,參與到新一代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包括探索算網的一體化感知、編排與調度,開展東數西算調度試點等。
數實融合也要“量體裁衣”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認為,數實融合是大國競爭的制高點,是數字技術、數據融入實體經濟的各環節、各領域帶來的一場變革。這種變革帶來了效率的提升、創新體系的重構,以及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只有那些被高度數字化的、能夠融入數字經濟體系的企業,才能夠實現一個快速、高質量的增長。從未來看,這種變革才剛開始,企業需要不斷擁抱新技術,插上騰飛翅膀。
新形勢下,探索數實融合也面臨一些困境。中國通信企業協會副秘書長趙俊湦表示,在實際的融合發展中,還可能會遇到數字系統研發更新速度較慢等問題。這就需要在融合創新發展中做到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變、行業產業鏈的數字化變革、基礎與共性技術的研發投入等,一方面可以確保二者的融合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產業創新,提升市場競爭力,創造出更好的產品。
產業數字化是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黃莎琳認為,“數實融合”是通過數字技術實現對傳統實體行業生產流程的全方位重塑,涉及到業務流程、組織架構、企業運營等多個方面,對傳統行業的企業提出了極大挑戰,包括技術、人員和資源方面。
“目前‘數實融合’存在行業間數字化進程不一、區域間數字化不均衡等問題,從IT服務商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量體裁衣’,針對傳統行業的轉型痛點,結合企業的需求和資源情況,幫助企業進行分階段、系統性的轉型改造,實現‘從0到1再到X’的創新發展。”黃莎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