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江新城東區規劃優化項目開始招標。其中透露,為實現廣州老城市新活力,推動廣州中央活力區及沿江經濟發展帶的高質量發展,探索研究由點到面將馬場地塊及周邊片區打造成為鏈接珠江新城CBD和金融城的橋梁及中心地帶的可行性,導入高端產業及功能,提升珠江新城公共服務能力,優化片區交通條件,特開展珠江新城東區規劃優化編制工作。
規劃范圍:珠江新城東區,東至華南快速,北至黃埔大道西,西至獵德大道,南至臨江大道,總面積約3.5平方公里。研究范圍西至廣州大道-珠江-獵德大道、北至天河路-中山大道、南至黃埔涌、東至科韻路,總面積約22.8平方公里。
招標公告中提出,從更大的區域范圍統籌考慮珠江新城東區在廣州中央活力區、沿江經濟發展帶建設的戰略價值;在產業功能定位、公共服務設施、交通設施等方面充分考慮與周邊區域的聯動,支撐完善廣州中央活力區的建設。
引導地區高端產業導入
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導地區高端產業導入,補足地區服務設施短板,優化片區交通條件,支撐珠江新城CBD形成新的發展動能,引領未來發展。
根據片區整體定位,整合發展需求,提供高質量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構建完善的服務設施及便利的交通條件,滿足未來珠江新城東片區生產、生活需要,提升珠江新城CBD的服務能力。
尋找珠江新城東區產業發展定位
本次規劃優化包含3個專題研究,功能定位研究、公服設施研究及交通承載力研究。
功能定位研究方面,從區域“黃金三角”、珠江沿江經濟發展帶等層面研究珠江新城與廣州其他產業平臺的競合關系,分析珠江新城進一步發展的產業需求、功能載體等內容。緊抓珠江沿岸經濟發展帶的發展契機,分析產業上位規劃要求,梳理現狀產業發展基礎,提出珠江新城東區的產業發展定位。
公服設施研究方面,要選取區域統籌級及街道級公共服務設施作為評估對象,包括文化設施、教育設施、醫療設施、體育設施等,評估珠江新城范圍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情況,梳理設施缺口與短板。
交通承載力研究方面,針對珠江新城東區范圍,結合綠色交通出行模式,研究新增對外通道可能性、重要節點、慢行交通、靜態交通、片區交通組織(微循環)等優化改善,同時根據“小街區,密路網”原則,布設重點項目路網,并對交通設施進行補缺,強化地塊與軌道站點高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