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面料看廣東,廣東面料看中大。" 放眼全國,年交易額超 2000 億元的廣州海珠中大紡織商圈無疑是舉足輕重的紡織產業聚集高地。4 月 13 日下午,構筑世界級紡織時尚商圈——中大紡織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州國際輕紡城舉行,相關部門、行業專家、從業者等匯聚一堂,共商中大紡織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活動現場。
優勢何在?中大紡織商圈坐擁多個 " 唯一 "
" 我認為在全國整個紡織行業來說,中大紡織商圈的地位和價值是不可復制、難以取代和極其重要的。"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集群工委副主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副會長徐建華用了三個分量極重的詞語形容中大紡織商圈的重要性。從上世紀 80 年代末萌芽至今,中大紡織商圈已奠定在中國紡織面輔料行業的影響力。
徐建華向記者介紹,目前全國共有 46 個紡織專業市場,中大紡織商圈是唯一坐落在城市中心城區并圍繞面料生產的時尚商圈,在發展歷程、經營特質、產業基因、產業關聯方面都具備唯一性。他表示,依托廣州千年商都的商貿歷史和區位優勢,中大紡織商圈商貿氛圍濃厚,輻射整個大灣區乃至東盟的供應鏈,是紡織產業數字化實踐的重要根據地。
產業升級和產業創新,最重要的是發展總部經濟和平臺經濟,最終融入都市產業生態。" 我覺得全國沒有一個地方擁有這樣的城市基礎,擁有這么多的設計師人才和創新創業主體。" 徐建華認為,紡織產業發展正面臨國內外雙重挑戰,因此行業優質資源應該向核心商圈傾斜,繼而引領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在全球競爭中跑贏。
中大紡織商圈是紡織面料生產和消費的重要集中地。
從何做起?四個 " 聚焦 " 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黃符偉在論壇致辭中指出,海珠區將重點從四個方面推動中大紡織商圈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聚焦數字貿易。立足把中大商圈打造成世界級紡織服裝流通集群的定位,推動傳統交易場景的數字化重構,依托廣交會,大力發展展品交易新業態。發揮海珠區數字經濟優勢,為紡織時尚產業提供數字化運營和服務方案。
二是聚焦設計研發。強化與中山大學、廣州美院等專業院校合作,打造新的產學研基地,在新材料、新技術等領域實現創新發展,進行產業科技賦能。集聚一批 " 十佳設計師 ",不斷培育新的人才,舉辦大型新品發布會等,打造新的設計產業集群和品牌。
三是聚焦總部功能。挖掘更多總部型紡織時尚企業,建設從 " 設計打版—面輔料采購—云工廠—成衣—貿易(電商)" 全渠道的供應鏈體系,建設直播電商選品中心,全面提升紡織時尚產業附加值。
四是聚焦都市工業。發揮平臺類龍頭企業的資源優勢,打造 " 小單快反 " 服裝柔性制造工廠,不斷探索 " 中心工廠 + 衛星工廠 " 的都市工業發展新路徑,打造服裝制造行業轉型升級的 " 海珠模式 "。
在做好中大紡織商圈轉型升級的同時,海珠區還將謀劃好中大商圈服裝加工產業有序轉移的工作,對其中改造意愿主動、愿意在區內發展的,支持其轉型升級;愿意轉去區外的,協助支持轉移到清遠等地發展,共建廣清 " 現代輕工紡織產業集群 ",助推廣州市紡織服裝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實現多方共贏。
會上,廣州市海珠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先后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廣州唯品會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廣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例外服飾有限公司等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各方將結合各自專業領域優勢,共同為建設中大紡織時尚產業世界級消費商圈、推進紡織產業數字化建設賦能加碼、保駕護航。
誰來指導?《中大紡織商圈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
本次論壇上,《中大紡織商圈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正式發布,作為進入 " 十四五 " 時期后中大紡織商圈的首部發展規劃綱要備受市場矚目,其將為商圈的再次跨越創新提供更明確、更清晰的 " 計劃表 " 與 " 施工圖 "。
《規劃綱要》提出,中大紡織商圈將立足傳統商貿基底,借力琶洲數字技術及高校產學研優勢,探索產業上樓化、品牌化以及消費業態激活等創新路徑,進一步轉型升級為中大數智時尚創新港,打造具備全球時尚話語權及影響力的國際紡織時尚商圈。同時,中大紡織商圈未來還將重點打造時尚設計先鋒區、產學研智造區、時尚產業服務區、時尚消費體驗區以及數字時尚展貿區五大區塊。
其中,時尚設計先鋒區將包含品牌孵化、總部經濟及數字應用三大功能;產學研智造區將打通與鄰近高校的產學研對接渠道,推動實驗成果從實驗臺到貨架上,形成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時尚產業服務區將整合產權認證、法律咨詢、碳咨詢、質檢認證以及供應鏈金融等專業服務,同時為在地企業定期提供大數據支持,提高設計速度及爆款率;時尚消費體驗區將包括沉浸場景、多元業態以及文化體驗三大亮點;數字時尚展貿區則包含面輔料展貿、節事活動及電商經濟三大功能。
中大紡織商圈內的廣州國際輕紡城正在舉辦 2023 面輔料(春夏)采購節,現場有模特進行面料展示,這是紡織行業積極探索新路徑的縮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