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產業鏈區域協作,協同培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氫能、工業互聯網、高端工業母機、機器人等六條重點產業鏈
聚焦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重點領域,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瞄準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命科學、空天科技等前沿領域,強化京津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攻克一批產業鏈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
上海證券報記者5月23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為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關部門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印發了《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了8個重點任務,包括:優化區域產業分工和生產力布局、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增強區域產業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協同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加速綠色低碳轉型、推動質量品牌標準一體化建設、培育壯大優質企業群體、深化產業高水平開放合作。
根據《方案》,我國將進一步明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產業分工定位,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理順產業鏈條,完善產業生態;著力支持京津冀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建立集群跨區域協同培育機制,強化區域聯動和政策協同,聚焦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重點領域,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方案》要求,深入實施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提質增效行動,分類推進示范基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升示范基地質量效益水平;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合力推動關鍵基礎技術攻關、基礎器件研制、基礎材料發展、基礎軟件升級、基礎工藝提升和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深化產業鏈區域協作,協同培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氫能、工業互聯網、高端工業母機、機器人等六條重點產業鏈。建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監測和協同保障機制,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方案》還要求,瞄準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命科學、空天科技等前沿領域,強化京津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攻克一批產業鏈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推動開放型創新載體建設,加強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建設,打造產學研結合的跨京津冀科技創新生態,聯合實施一批科技重大項目。
目前,北京高精尖產業快速發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高位推進。2014年以來北京全市累計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近3000家;天津構建以智能科技產業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到77家,位列全國主要城市第3名;河北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制造業單位數區域占比由協同前的54.6%提升至2021年的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