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客廳,這片以長三角原點為中心,包括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里鎮、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鎮和姚莊鎮四個鎮各一部分的區域,總面積35.8萬平方公里。
如何打造成為“世界級水鄉客廳”?又如何在新經濟領域放大招?
近日,全國首個跨省域的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水鄉客廳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發布,這些問題逐一迎刃而解。
上海市人民政府5月2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多名嘉賓從不同角度解讀了《水鄉客廳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未來,水鄉客廳將迎來新的發展。
“生態”“綠色”成為焦點
記者梳理發現,“綠色”成為《規劃》的一大焦點,發布會上,“綠色”的相關話題也屢屢被提及。
“水鄉客廳是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成就可見可現的集中展示區,由兩省一市共同打造的體現示范區生態綠色理念的功能樣板區”,據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介紹,集中實踐和示范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區域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長三角一體化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贏的制度創新試驗田。
張忠偉表示,根據《規劃》,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838.32公頃,開發強度控制在25%以內。到2025年,三地互聯互通、一體化建設全面開展,生態系統和交通路網骨架基本成型,市政基礎設施推進建設,重要功能節點建設有序推進,藍環水系形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示范產居、人文、生態一體化發展的世界級水鄉客廳,建設成為跨行政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示范窗口與核心承載地。
據張忠偉介紹,水鄉客廳著重于塑造江南韻、小鎮味與現代風交融的新江南風貌,藍綠空間占比約75%。根據《規劃》,水鄉客廳將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指引,加快推進生態綠色低碳發展模式,率先探索建設雙碳戰略實質性落地的集中引領區。著力實施減量、增容、提質,共筑協調共生的生態體系、搭建綠色創新的發展體系、建立統籌協調的環境制度體系、完善集成一體的環境管理體系,形成現代化強韌的安全保障系統。
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經濟
在未來,水鄉客廳將如何進一步發展經濟?張忠偉表示,在產業發展上,水鄉客廳將好風景與好人文植入創新產居網絡。作為長三角新經濟創新前沿、三生融合高質量發展實踐地,成為跨界融合、創新引領的核心區。
如何促進示范區水鄉客廳經濟發展?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也紛紛“放大招”。
“我們將全力打造生態綠色清澈客廳,守護好‘源頭活水’,高標準建設太浦河清水綠廊,協同推進總投資44.85億元的34個省際交界河湖項目”,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區長王國榮表示,根據《規劃》,吳江區將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和產業轉型升級,把古老而年輕的“母親河”太浦河打造成“生態之河”“活力之河”。吳江區還將快速架起資源匯聚融合樞紐,立足高鐵蘇州南站“示范區門戶樞紐”,加快推進在此“十字”交匯的滬蘇湖、通蘇嘉甬2條高鐵“主動脈”,滬蘇湖高鐵預計2024年通車。
上海市青浦區委常委、副區長孫挺表示,根據《規劃》,上海市青浦區將聚力推進總投資108億元的8個重大項目建設,并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依托“長三角數字干線”,推進水鄉客廳與西岑科創中心聯動發力,放大上海數據集團平臺效應,加快水鄉客廳一體化算力調度中心開工,著力培育數字經濟集群。上海市青浦區還將推動雙碳產業高效能集聚。深化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戰略合作,促進雙碳研發總部、碳交易平臺等功能集聚,打造雙碳產業先行實踐區推動綠色金融高起點布局。強化與長三角金融產業園協同聯動,吸引綠色基金、數字金融等頭部企業集聚,全面打造綠色金融發展前沿陣地。
“以西塘為例,過去多以傳統產業為主,比如紐扣等,綠色化水平不高,我們堅持騰舊籠和招俊鳥并舉,三年來共騰退企業近1300家,土地1292畝,引進了富涌電子紙等優質項目,環境變美了,產業也更優了”,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縣長張錫鋒表示,嘉善縣已經騰出低效用地1.5萬畝,并招引了像日善、立訊等一批鏈主型企業。
五個“一體化”成亮點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段進介紹,《規劃》提出了“五位一體,和而不同”的技術路徑。即數字平臺、空間融合、要素覆蓋、項目銜接、成果表達五個“一體化”;和而不同,即在編制過程中兼顧地方發展的階段性差異和不同的訴求,統分結合,形成共同而又有區別的全域空間發展新路徑。
“三地在日常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中,使用的是當地的地理坐標系統,導致三地底板數據難以拼合形成一張底圖”,段進表示,《規劃》提出了數字平臺一體化。規劃編制過程中,統一使用了國家2000大地坐標系作為一體化數字平臺的地理信息基準,實現三地規劃數據同步轉換,無縫銜接。執委會牽頭兩省一市專門開發了滬蘇浙坐標轉換平臺,實現示范區內地理數據的無縫轉換,滿足一體化規劃與屬地管理的不同需求。
據段進介紹,《規劃》還提出了空間融合一體化。在水鄉客廳規劃中打造無界新境,即打破行政邊界,將長三角原點及其周邊地區視為一個整體,共同打造“一點、一心、三園、三區、三道、多村”的空間結構,一體化建構跨省域空間系統。
“規劃全面響應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發展新要求,全面落實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城市設計成果”,據段進介紹,《規劃》還提出了要素覆蓋一體化。充分吸收了各地在鄉村規劃、郊野單元規劃等方面開展的創新實踐成果,突破了傳統詳細規劃側重城鎮開發邊界內部的編制局限,構建城鄉全域、全要素、全覆蓋的空間布局,實現空間復合滲透、生態與功能交融。
《規劃》提出了項目銜接一體化。在規劃編制的過程中,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三地合理布局跨地區的公共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全面銜接示范區重點項目,支撐項目精準落地,切實保障和提升水鄉客廳建設的顯示度、示范性。
段進表示,《規劃》還提出了成果表達一體化。按照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要求,詳細規劃成果編制過程中,形成“1+3”的成果形式,“1”即1套一體化控規成果,在國家要求的基礎上,吸收三地經驗,確保基本條目不缺失,核心要素有特色,數據指標可實施。“3”即3套依據各地技術標準分別轉譯的入庫技術成果,分別納入三地“一張圖”管理,確保規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