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建立在園區基礎上出現的各類產業園區和中小企業工業園區,大多采取“園中園”、一產業一園區的做法,從而使經濟園區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特點得到不斷豐富,并從傳統的對外開發、招商引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轉向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戰略、調整升級產業結構、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培育壯大特色經濟和承接國家各類改革創新實驗的重要載體。
中國園區經濟行業發展規劃 中國園區經濟行業投資策略研究
作為所屬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源,園區經濟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實施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與保障。《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未來五年,政府對“雙創”持續發力;推進眾創空間等孵化新模式成長;重點打造多個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以及自貿區;除了京津冀之外規劃長三角、珠三角區域成為產業聚集重點區域,重點拓展智能制造等多項新興產業發展等等。
根據《2022-2027年中國園區經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國家級高新區是經國務院批準建立或者各地政府建立,國務院批準升級的為發展高新技術為目的而設置的特定區域。主要依靠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區域經濟實力、地理位置以及對外開放等優勢,集中發展國家政策支持和鼓勵的高新技術產業。
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統稱為國家級開發區,二者共同作為國家產業戰略發展引導和宏觀經濟增長的引擎,改革開放以來,對國家經濟的發展、科技實力的提升、產業的聚集和轉型升級均產生了巨大的貢獻。
園區數量加速擴張的同時,中國式開發區結構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以新區、自貿區和自主創新示范區等為代表,當下中國開發區不再以“賺取外匯”、“出口加工”為使命,“高質量發展”、“自主創新”等成為開發區新的任務。此外,由于城市化水平提高、人的訴求更加復雜、產業成本不斷上升等原因,產城關系等外溢性問題也是開發區未來亟待擇的難題。
我國園區經濟發展在類別上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保稅港區;省級經濟開發區、高新區、保稅區(庫)、物流園區;市縣級經濟開發區、工業園等。園區經濟對于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對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對于全面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近年來,建立在園區基礎上出現的各類產業園區和中小企業工業園區,大多采取“園中園”、一產業一園區的做法,從而使經濟園區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特點得到不斷豐富,并從傳統的對外開發、招商引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轉向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戰略、調整升級產業結構、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培育壯大特色經濟和承接國家各類改革創新實驗的重要載體。
新常態下,中國產業園區通過新技術、新方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發展園區新經濟發展模式,提升國際影響力,進一步鞏固與發揮產業園區的經濟主陣地、創新新高地、改革主戰場作用。大力構建園區產業集群,園區經濟保持強勁發展勢頭,有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新區成為全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題,使中國經濟經濟不斷上新臺階的支柱。引進了資本技術人才市場,發展自己的理念,促進政策和體制創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與工作條件。國家級新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即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已經接近200個,還不包括200多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隨著園區經濟實力和創新活力的增強,園區作為城市空間發展中的增長極,可將自身的優勢向城區傳遞,園區與城區在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聯系日益密切,互動越來越頻繁,于是就承載起了新的城市職能。如一些“小園區經濟”以科技社區、創新社區的形態,通過產業聚集、人才聚集和企業家交流,逐漸成為了城市空間中的新地標、新節點。面對園區經濟走向城區經濟、產業園區走向綜合城區的發展趨勢,地方政府應摒棄傳統的思維方式和運營模式,以“產城融合”的理念系統策劃、規劃、管理、開發、運作產業園區(產業新城)。
產業招商是園區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其成敗直接影響園區經濟的發展水平。從我國產業園區的招商引資模式看,基本經歷了“優惠政策主導”階段、“投資環境主導”階段到“產業環境主導”階段,園區軟環境建設越來越成為產業招商的重要砝碼。在園區經濟“泛濫”的今天,“軟實力”已經成為打造園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籌碼。因為園區經濟的發展光有數量和規模還不行,還必須有質量和品牌,一個精品園區的單位產出不知要高出一般園區單位產出的多少倍。在中國,大量資金分散在民間,無法發揮規模效應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前,產業園區運作日趨市場化,民間資本作為一個巨大的資源寶藏,將是推動新一輪園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大支撐。除民間資本外,中國園區開發的這塊市場蛋糕也正在吸引著國外各種資金的關注。
本報告對國際、國內園區經濟行業市場發展狀況、關聯行業發展狀況、行業競爭狀況、優勢企業發展狀況、消費現狀以及行業營銷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總結中國園區經濟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園區經濟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