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赤峰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完成的《赤峰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報告》使赤峰市成為全自治區第一個形成完整生物多樣性研究報告的盟市。
據了解,《赤峰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報告》介紹了赤峰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和實踐,摸清了野生動植物資源家底,能夠增進社會對赤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了解,提出了總體要求和八項舉措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能力,能夠為下一步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起到指引作用。
赤峰市各類生態系統為動植物提供了多樣的生存環境,孕育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種質資源。野生維管束植物有120科、526屬、1433種,占內蒙古記錄科的83.3%、屬的71.4%、種的54.7%;占全國維管束植物科的39.6%、屬的16.3%和種的4.5%;赤峰市擁有苔蘚類植物50科、326種,占內蒙古記錄科的79.4%、種的63.8%;占全國記錄的苔蘚植物科的40%、種的9.5%;赤峰市有586種植物具有野生藥用價值、739種植物具有飼用價值。
赤峰市有國家和自治區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3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104種,占總種數的75.9%;內蒙古自治區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33種,占總種數的24.1%。
赤峰市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的有26種,其中鳥類25種、獸類1種;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78種,其中鳥類66種、獸類11種,爬行類1種。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評為易危及以上的有48種,其中西伯利亞鱘、細鱗鮭為引入品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61種,其中列入附錄Ⅰ的有12種、列入附錄Ⅱ的有49種。豹和黑熊上世紀70-90年代在赤峰市燕北山地曾經有記錄,目前已經多年不見,在赤峰市是否屬于功能性滅絕還有待于進一步監測調查。
另外,赤峰市在高格斯臺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草原深處發現曾被認為野外功能性滅絕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蒙古郁金香,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珍稀瀕危植物研究具有重大的科研價值。
延伸知識:什么是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公約》將生物多樣性(biological diversity)定義為:各種生物之間的變異性或多樣性,包括陸地、海洋及其他水生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組成部分間復雜的生態過程。
生物多樣性分為3個層次: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指一個物種的基因組成中遺傳特征的多樣性,包括種內不同種群之間或同一種群內不同個體的遺傳變異性。遺傳多樣性是種群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的方式。
什么是物種多樣性?物種多樣性(species diversity)是指在一次個體采集中,不同物種的有效物種數以及一定時間、一定空間中各物種的個體分布特點。
物種多樣性包括物種豐富度和物種均勻度2個方面。物種豐富度指一個群落或生境中的物種數目,通常用物種的個數(生物量)或物種密度來表示。自然界中物種豐富度的空間分布是不均勻的,如科學家研究發現,越靠近熱帶地區,物種豐富度越高;由赤道向兩極,物種豐富度呈減少趨勢。
物種均勻度指一個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種個體數目的分配狀況,或各物種個體的相對豐富度,其反映各物種個體數目分配的均勻程度。
什么是生態系統多樣性?生態系統指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群落及其與所外的無機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功能單位的動態復合體。生態系統多樣性(ecosystem diversity)指生態系統的多樣化程度,包括生態系統的類型、結構、組成、功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