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巴中市通江縣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內,年產40萬噸超微細粉體材料生產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正在進行廠房鋼結構安裝。施工方負責人黃劍波介紹,項目預計10月整體完工。
工業發展起步晚、發展速度滯后是困擾巴中發展的一個難題。目前,巴中市國家級工業園區仍為“空白”,省級經開區僅有2個。此外,巴中全市園區工業經濟規模較小,與川東北經濟區的同類城市園區存在較大差距。
如何迎頭趕上?巴中錨定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以工業園區為發力點,定下近千億目標——《巴中市工業園區發展規劃(2022—2027年)》明確,到2027年,力爭工業園區食品飲料產業規上工業營業收入達到4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規上工業營業收入突破75億元,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規上工業營業收入達到450億元。

依托優勢資源,穩固發展“大盤”
6月7日,平昌縣江口鎮,四川江口醇隆鼎酒業有限公司車間內,剛下線的3500件白酒被依次分裝至貨車上,準備運往河南。該公司銷售部經理胡鋒介紹,近2個月來,公司白酒平均日銷量達到3000件以上。
近年來,巴中逐漸形成以平昌經開區(金寶食品飲料產業園)、恩陽食品工業園為主,巴州、南江、通江工業園區為協同區的食品飲料產業發展格局,在白酒、休閑食品(肉制品)等領域形成一定優勢。
80公里外,恩陽食品工業園的8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進入收尾階段,園區規劃布局日漸清晰。
“這些廠房今年啟動建設,預計6月底可以交付使用。”據恩陽區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何武介紹,恩陽食品工業園圍繞恩陽本地優質糧油、畜禽養殖等農業產業優勢,重點發展食品飲料制造加工產業,加快建設西部肉制品生產基地。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18家,其中8家正式投產,在建的7家項目也將在年底基本達到投產條件,“一季度實現產值0.6億元。”
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巴中市工業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
“接下來,我們要做強做大食品飲料產業,發揮巴中農產品資源優勢,加快建設全省預制菜生產基地、優質白酒生產基地。”巴中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譙小濤表示。
把握協作機遇,加快招引留用
6月8日,南江縣東榆工業園區內,南深科技園項目正加緊建設。這個省級重點項目于2021年從廣東深圳引進,總投資25億元,占地面積約400畝,預計今年12月底全面建成投產。該項目施工負責人吳海洋介紹,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已入駐電子廠和內衣制造廠2家,還有2家企業正在進行廠房裝修。
同樣熱火朝天建設的還有南江縣浙川東西部協作(東陽—南江)健康食品產業園。近年來,浙川兩省東西部協作不斷深化,浙江省金華市也不斷加大對巴中的支持力度。雙方共建合作園區,強化基礎承載,為巴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提供了機遇。
“浙川東西部協作(東陽—南江)健康食品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4億元,占地310畝,將重點發展富氫飲料等健康食品加工產業。”項目負責人劉仕東說,其中富氫水項目已竣工投產,肝素鈉提取項目8月底竣工投產,生食發酵火腿項目11月底竣工投產,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7.5億元、利稅2億元。
區域協作為巴中帶來承接產業轉移的機遇,而全市營商環境的優化、園區配套設施的完善,則是將轉移來的產業留住的重要因素。巴中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王啟壽表示,接下來,將開放合作深化專項行動,積極拓展全國市場,“要把握每個工業園區的業態定位,招引頭部企業、上下游、左右岸,做到工業項目招引占比70%以上,工業項目入園70%以上。”
發展新興產業,優化產能結構
6月6日,通江縣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的四川家誠閥門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工人李金秋忙著擰蝸輪,這些閥門蝸輪將經航空運輸出口到意大利。
“一個月工資能達到八千塊錢,絲毫不比在外打工差。”李金秋高興地說,廠里生意也很好,訂單排到10月份,“大家都是兩班倒來趕進度。”
同在通江縣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的通友微電(四川)有限公司,則在為本月底正式投產而忙碌。3天前,該公司的3條生產線首批115臺精密設備正式入場安裝,車間內一派繁忙。
新興產業大步前行,得益于巴中市工業園區建設發展的有力謀劃。
《巴中市工業園區發展規劃(2022—2027年)》指出,巴中要突出應用需求帶動、強化頭部企業引領,重點發展清潔能源、電池材料、天然氣化工等領域,建設川東北清潔能源基地,打造西部先進材料基地。
產業發展也離不開技術賦能支撐。“我們將重點推動制造環節數字化,聚焦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流程型制造企業業務需求和‘痛點’,推動裝備、生產線和工廠智能化改造,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控制水平。”譙小濤表示,巴中計劃到2027年,在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發展領域,打造技術先進、行業引領的智能工廠、數字車間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