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記者從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五個更大’重要要求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七場獲悉,自2017年以來,廣西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達到12%以上,增速位居全國前列。2022年,全區數字經濟規模超過9300億元,占全區經濟總量的35.5%;信息和軟件技術服務業產值增速排全國第二位;數字經濟產業鏈招商到位資金近140億元,推動一批重點數字經濟項目落地。
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壯大。2020—2022年,廣西數字新基建累計投資超千億元,云、網、邊、端基礎能力不斷增強。截至今年4月,全區在用、在建數據中心達85個,承載能力約30萬標準機架,建成4G基站超19萬座、5G基站8.3萬座,5G用戶數量排西部第二位;在全國率先實現所有行政村通千兆光網;光纜線路總長超過320萬公里;壯美廣西·政務云建成運行,電子政務外網實現五級全覆蓋。目前,全區數字企業有1.5萬家,其中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1280家,培育認定南寧、桂林、北海、柳州4個數字經濟示范區,建成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產業園等一批重點園區,中國東信等一批本土龍頭數字企業快速發展,建成國家級和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6個。
數字政府效能不斷提升。廣西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民利企“微改革”、政務服務“全鏈通辦”、基層“一枚印章管審批(服務)”等改革品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區行政許可類事項辦理100%實現“最多跑一次”,99%實現“一次不用跑”,超過92%的事項實現線上辦理,超過一半的事項實現立等可取。與19個省區市、80個城市的220類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建設工程“拿地即開工”,商品房購置“交房即辦證”,新辦企業“開辦即開戶”,新生嬰兒“出生即入戶”等改革措施進一步便民惠企。
數字合作領域不斷拓展。目前,廣西已建成12條國際陸纜、3條國際海纜,廣西省際出口帶寬超過4000萬兆;南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柳州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等一批標志性項目建成使用。舉辦5屆中國—東盟信息港論壇、3屆中國—東盟信息港人工智能大會以及中國—東盟數字技術創新大賽等活動,建成一批中國—東盟跨境旅游、跨境物流、跨境醫療等合作平臺。中國聯通、華為公司等知名企業積極謀劃在廣西落地面向東盟的區域總部基地,中國東信、潤健公司等一批數字企業走向東盟,加快北斗、5G、人工智能等數字產品、服務、技術和標準在東盟地區應用推廣。
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不斷突破。今年1月1日,廣西正式施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條例》,引領、保障大數據發展,充分發揮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實施政務數據、公共數據、社會數據和電子證照匯聚共享四大攻堅戰,匯聚政務數據近350億條,開放公共數據近30億條、匯聚社會數據2.3億條,電子證照匯聚類型排全國第十位,60%的電子證照關聯政務服務事項。謀劃推動一批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高頻事項“免證辦”“掃臉辦”和“遠程辦”。當前,廣西在6個單位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13個單位開展首席數據官試點。北部灣大數據交易中心獲工信部批準,成為全國16個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試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