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第二屆“高郵大蝦”節開幕。當天,中國漁業協會授予高郵“中國生態大蝦之都”稱號,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授予高郵“國家級水產良種場”稱號。
“歷經30年養殖探索,‘高郵大蝦’走過一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程?!备哙]市委書記張利介紹,聚力大蝦產業高質量發展,高郵成立行業協會,制定養殖標準,創新采用“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合作社+示范戶”的模式,從苗種培育、生態養殖、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市場營銷等全產業鏈整體發力、系統提升。目前,高郵大蝦養殖面積約9萬畝,占全國的1/5、全省的3/5,產出規模全國第一;擁有保種繁育企業19家、上下游產業鏈企業100余家,年產值近40億元,養殖戶戶均年收入近15萬元,帶動近10萬人就業。
近年來,高郵堅持走大蝦產業綠色轉型路徑,采用“兩降一禁”生態養殖模式,科學調減養殖面積,循環利用尾水,達到“兩增一少”效果,即蝦的個頭增加、畝均效益增加、水體影響少,實現“好水養好蝦、好蝦賣好價”。
高郵市副市長趙國祥表示,目前生態大蝦產業有兩種發展模式。位于三垛鎮興聯村的“棚塘組合”養殖基地占地2000畝,實現尾水零排放,由電力支持增氧、供暖,一年四季均可養蝦,產量產值倍增。位于龍虬鎮龍騰村的“高郵大蝦”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占地2140畝,推行“公司+農戶”模式,通過國有公司出資流轉、改造池塘,私人企業統一承包、統一經營,使養殖基地和農戶有機聯合,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高郵大蝦已擁有育苗、加工、飼料等完整產業鏈,打造“戚伍”“龍虬莊”等20余個企業自主品牌,去年7月成功入駐盒馬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