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3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暨第二屆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大會在武漢經開區開幕,來自全球汽車行業各領域的百余位知名企業家、專家學者齊聚中國車谷,圍繞供應鏈安全與布局、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打造、傳統供應鏈升級等熱點話題深入交流與探討。
現場,武漢經開區發布8條“硬核”舉措,每年拿出30億元,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示范區,推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高質量發展。
核心供應鏈分布不均衡
關鍵零部件成中部新能源汽車發展短板
現場發布了《中國汽車供應鏈布局與安全研究報告》,這是我國汽車行業首次發布的汽車供應鏈布局和安全白皮書。系統梳理了我國汽車供應鏈布局情況,直擊供應鏈痛點問題,形成“1+6+N”研究報告,對我國汽車供應鏈布局、建設和實施路徑提出了建議。
報告認為,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第一大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銷國,并有望成為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但我國汽車產業仍“大而不強”,2023年全球汽車供應鏈百強企業榜中,中國企業只有13家。除寧德時代外,其他企業在技術含量、規模等方面與國際巨頭還有很大差距。
報告對東北、京津冀、中部、長三角、成渝、大灣區等6大汽車產業集群供應鏈進行了分析,認為除“缺芯少魂”外,我國汽車產業還面臨核心供應鏈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尤其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長三角、大灣區供應鏈較為發達,中部集群則較為滯后。
“去年疫情就導致幾乎全國所有的汽車整車廠商出現斷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務副秘書長羅軍民建議,合理優化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布局,完善風險管控,建立供應鏈備份預案,強化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增強我國汽車供應鏈的韌性。
補齊供應鏈短板,車谷企業正在發力。東風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祖同介紹,近年來,東風公司大力實施科技躍遷行動,重點依托湖北省加強創新鏈、產業鏈布局,積極打造汽車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在核心資源方面,不斷提升近地化率至70%以上,并正加快“三電”布局。
他表示,未來東風公司將加強區域性電池回收、充換電、汽車拆解、后市場供應鏈能力的布局。同時,聚焦產業鏈最受制約、最影響整車競爭力和最具領先潛力的汽車芯片、操作系統、固態電池等環節,聯合上下游企業,牽頭做好產業協同和創新協同。
發布8條“硬核”舉措
車谷力促下一代汽車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每年投入30億元,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會上,武漢經開區發布8條“硬核”措施,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示范區。
作為湖北汽車工業的主陣地之一、“武襄十隨”國家級汽車產業集群的核心承載區,近年來,武漢經開區突破性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已集聚9家整車企業、13家整車廠和12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實現了從燃油車、新能源到智能網聯汽車的全產業鏈覆蓋。
今年8月,武漢經開區再次吹響“集結號”,發布《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戰略提升行動方案》《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首次把零部件擺在與整車同樣重要位置,提出用3年時間,將新能源汽車占比提升到50%,汽車零整比提高到0.6比1,力爭到2025年,汽車產量達到150萬輛、新能源汽車75萬輛,形成老牌國家隊、造車新勢力、合資新實力“三足鼎立”的競爭態勢。目前,1平方公里的武漢智能汽車軟件園已率先啟動,重點布局軟件、芯片等領域,打造武漢汽車產業創新策源地。
此次發布的8條措施,則圍繞項目落戶、投資、研發創新、人才、金融、產業協同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支持。
其中,在項目落戶方面,武漢經開區將對新落戶的項目連續3年給予支持,累計最高1200萬元;對總部企業最高獎勵4000萬元,對世界500強企業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最高獎勵2500萬元。研發創新方面,最高按照研發投入30%給予支持,最高500萬元。產業協同方面,對新落戶項目融入本地供應鏈的,給予供應金額5%的三年獎勵,每年最高500萬元。
此外,武漢經開區還設立了總規模500億元人民幣的車谷產業發展基金,產業母基金及子基金已對5大類近20個汽車行業項目,直接投資138億元。對新落戶的股權投資基金,一次性最高獎勵2000萬元。對在滬、深及北交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企業,省市區最高合計獎勵1700萬元。對新晉獨角獸企業,在市級獎勵基礎上,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勵。
電動化、智能化浪潮,正加快重塑汽車產業格局,重構汽車產業鏈。武漢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車谷將搶抓機遇,全力提升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配套能力,力爭在下一代汽車產業全球競爭中搶占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