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南召縣立足資源稟賦,按照區域合理化布局、規范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的要求,以創建十大中藥材基地為抓手,采取“公司+基地+技術+農戶”的模式,集中連片種植中藥材,中藥材種植總面積55萬畝,產量7000余噸,產值8億多元。相繼成立中藥材專業合作社110家,帶動3000余戶參與發展中藥材產業,中藥材加工企業10余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295個,先后榮獲“河南省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縣”“河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十強縣”稱號。
按照“出路在山、希望在林”的發展思路,南召縣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走綠色路,打特色牌,確定了“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的基地建設、產品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發展思路,大力倡導林果藥一體化,積極推進“林+N”特色產業經營模式,積極探索“林+藥、果+藥、藥+藥、光伏套種”等種植模式,白芨、黃精、重樓、天麻、豬苓、野菊花等由田間栽培向林下種植、光伏板下種植、仿野生種植等原生態栽培模式轉變,重點培育辛夷、杜仲、山茱萸、連翹、皂角、天麻、伏牛石斛、艾草、野菊花、黃精等“南召縣十大品牌中藥材”,走出一條“林+藥”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日前,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河南省林業局聯合公布了河南省(第一批)道地藥材目錄50個品種,其中,25個品種重點產區為南召縣,占據河南省中藥材種植的“半壁江山”。在《神農本草經》收載的365種藥物中,南召縣出產的傳統品種就有210種,是天然的“中藥材寶庫”。南召縣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伏牛山辛夷、杜仲、山茱萸、黃精、連翹、豬苓等更是久負盛名的道地藥材,被列入《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為南召縣中藥材產業的長足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南召縣是辛夷的原產地,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成林面積25萬畝,種植規模居全國首位,產量占全國70%,被命名為“中國辛夷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