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管委會針對編制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墩髑笠庖姼濉飞婕暗慕值罏榇髽蚪值?、崔寨街道、孫耿街道、太平街道,其中大橋街道包括濼口街道黃河以北區域。所述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持續高產穩產的農田。
濟南起步區是小麥、玉米的優勢產區,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土層深厚,土壤類型以潮土為主。全區以已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依據自然資源部門“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參考山東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實施細則,布局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打造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障基地。
自獲批建設以來,濟南起步區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和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的重要工作內容。截至2020年底,濟南起步區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1.82萬畝,占起步區耕地面積的32.06%,為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根據《征求意見稿》,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2021—2030規劃期內,建成高標準農田12.64萬畝,其中新增面積8.64萬畝,改造提升面積4萬畝,創建綠色農田建設示范項目1個,累計建設綠色農田示范區0.8萬畝以上。近期2021—2025年,規劃建成高標準農田5.14萬畝,其中,新增4.14萬畝,改造提升1萬畝,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3萬畝,建成示范區1個。
對于如何實現上述目標,《征求意見稿》提到,以建設現代化農業和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的高標準基本農田為規劃目標,做到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規劃,統籌使用水利、農業、林業、電力、道路、科技等各項措施,實現高標準農田規劃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
根據濟南起步區水土資源條件、糧食生產潛力、農田建設基礎等因素,明確在永久基本農田、重點區域、引黃灌溉區域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以水利骨干工程為依托,土地集中連片建設,形成板塊整體。注重銜接鄉村振興、國土空間、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水利、電力和交通等規劃,優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布局,突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優勢區,合理配置農田建設任務指標。
綜合考慮農田基礎條件、增產潛力等因素,充分發揮重點工程的引領作用,綜合考慮區域自然資源條件,推進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等農田工程綜合配套,因地制宜推廣低壓管灌、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以“整體智治”理念,推進數字化管理,加強對工程管護工作的督查指導和監測評價。
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是最優質的耕地資源,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保障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有效載體,必須建立全域化、常態化、長效化的建后管護利用機制。
《征求意見稿》要求,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要及時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堅決制止“非農化”、防止“非糧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建立高標準農田占補審核制度,嚴格占用審批,經批準占用高標準農田的,要及時補充,確保高標準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鼓勵各地建設高標準農田儲備庫,作為補劃的后備資源。(劉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