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北京市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新能源、新材料、商業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機器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中的一員,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的集大成者,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循著報告指引的方向,北京經開區在發展機器人產業方面有哪些優勢?未來又將如何落子?
作為首都高精尖產業的主陣地,經開區持續靠前布局新賽道,激活發展新動能。緊抓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窗口期,經開區于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正式發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明確到2025年,機器人研發投入年復合增長率達50%以上,搭建50個機器人應用場景示范項目,規上工業企業機器人密度達到360臺/萬人,產值規模達到100億元。
在《計劃》繪就發展藍圖的基礎上,經開區如何依托區域現有優勢,持續向前發力?經開區汽車與智能制造專班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加速推動經開區機器人產業高質量規模化發展,集聚國內外一流機器人企業,承載轉化重大產業化項目,打造國內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集成應用新高地和產業生態示范地。”目前,經開區已匯集了110家機器人企業,覆蓋核心零部件、整機到應用的機器人全產業鏈體系,形成了人形機器人、醫療健康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物流機器人、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六大企業組團。
在如今的經開區,無人配送車穿梭于大街小巷,成為打造智慧城市過程中的一道風景線;智能工廠中,機器人的身影常出現在產線上,在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穩定性的同時進一步降低了人力成本;醫療領域,以水為刀的手術機器人不僅能夠解放醫生雙手,同時能夠減少或避免因熱損傷造成的多種并發癥……完善的產業鏈群提供著創新動能,經開區不斷拓展著機器人應用場景,“亦莊造”機器人賦能著千行百業,成為經開區打造世界級高精尖產業生態中的一張響亮名片。
當下,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迭代升級,機器人正從“擬人”向“類人”進化,人形機器人也成為新一輪的“風口”。放眼未來,經開區在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方面擁有著突出的優勢條件。《計劃》指出,經開區將聚焦人形機器人,建設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爭創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集中突破人形機器人通用原型機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關鍵核心技術。從行業發展來看,2023年11月,國內首家省級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在經開區成立,由機器人整機、核心零部件、大模型等企業共同組建,將打造全球首個通用人形機器人“硬件母平臺”,首個大模型+開源運控系統“軟件母平臺”。近日,該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在經開區成立,將圍繞人形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為加速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創造了條件。
從北京市來看,經開區是北京機器人產業的重要承載地。此前發布的《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指出,面向未來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融合化需求,將在經開區等地重點發展類人機器人等細分產業。前不久,北京市設立了500億元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其中,目標規模為100億元的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注冊落地經開區,將圍繞國家及北京市機器人產業相關領域戰略性布局開展直接股權投資,重點投向機器人本體、產業鏈零部件、產業鏈創新應用等領域。
憑借扎實產業基礎、領先技術水平、多元應用場景、大力資金支持,經開區將乘風起勢,以《計劃》為引領,發揮小米、優必選、長木谷、博雅工道、軟體機器人等頭部企業示范作用,打造機器人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一方面,我們會繼續優化產業空間,將建設中關村(亦莊)國際機器人產業園,打造集研發創新、公共服務、應用示范、產業集聚于一體的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區,建成產業鏈條完整、產業生態良好、綜合實力顯著的國際一流機器人產業基地。”汽車與智能制造專班相關負責人表示,“另一方面,我們將繼續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提升企業服務質效,成立專業化機器人產業運營平臺,培育引進一批國內外重點企業,搭建機器人應用場景示范項目,打造形成機器人產業綜合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