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具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做強做優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為2024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進行系統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币钥萍紕撔绿貏e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增強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與引領,是我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和迫切任務。
科技創新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驅動力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最活躍的生產力要素。推動科技創新,能深刻影響參與生產的各類要素,為實體經濟創造新增量、新空間,進而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從歷次產業革命實踐看,不斷迭代、持續演進的產業變革始終以科技革命與技術進步為核心動力?;仡櫲蚬I發展脈絡,從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到智能化,正是基于蒸汽機技術、電機技術、數字化技術以及智能制造技術等革命性技術對制造業的賦能,推動生產力實現巨大躍升。在產業變革過程中,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動力基礎和源頭活水,為產業躍遷拓展空間、深度賦能,產業發展為科技創新提供轉化載體和應用場景,二者深度融合、互促共進,加速動力變革,不斷豐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內容和形式,形成新質生產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產業革命如此,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亦是如此。不管是后發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如果持續創新,國家產業體系就有源源不斷的升級動力,反之,就會被其他國家超越,喪失競爭力。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改變產業發展模式、催生新的產業形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綠色低碳技術等新興技術正在重塑全球的技術版圖、產業結構和競爭格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加速融合,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的集中涌現,正在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迭代形成新質生產力。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時代所向、大勢所趨。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有利于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和發展先機。
四川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時與勢
四川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發展高度重視、寄予厚望,多次就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作出重要指示,賦予四川培育競爭優勢突出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盡快成為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的重大使命,要求“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多重國家戰略交織疊加,為我省以科技創新引領建設有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帶來了歷史機遇,為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戰略牽引。
作為全國科教大省和經濟大省,四川具有較好的科教資源和產業基礎,擁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巨大潛力。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10位,擁有西部唯一的國家實驗室,布局國家大科學裝置10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居西部第一;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9萬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2.1萬家,瞪羚企業264家;全社會研發規模占到西部總量的30%以上,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加快成勢。在產業發展方面,四川經濟總量西部第一、全國第五;產業結構完善且層次豐富,六大優勢產業基礎雄厚、特色明顯,電子信息、食品飲料、能源化工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現代服務業占比迅速提升;動力電池、晶硅光伏、釩鈦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強勁,6G、機器人、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加速成勢。產業整體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占工業的比重超過40%。
但同時也應看到,當前我省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向中后期轉型推進的關鍵階段,在以科技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亟須解決的問題和短板。比如,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還有不少薄弱環節,企業主體作用需進一步發揮,科技成果轉化有待加強,科技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任務依然艱巨。同時,產業層次總體偏低、轉型升級步伐仍然較慢。
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建設具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做強做優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提升科技創新內核能級,增強產業創新源動力。推動研發與產業化一體部署,打通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科技創新鏈條,為產業發展蓄勢賦能。加強需求導向的基礎研究和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研發,深入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強化基礎研究重點學科、重點項目、重點平臺布局,圍繞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量子科技、元宇宙、腦科學等前沿交叉領域,推動形成重大顛覆性成果。系統布局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六大優勢產業完善創新圖譜,支持重大創新平臺加快攻關突破,推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生物技術、衛星網絡等新興領域快速有序健康發展;加快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作用于傳統產業,推動其實現轉型升級。
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融合。堅持一體布局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推動成果轉移轉化“雙向鏈接”。深入實施“聚源興川”行動,推動大院大所重大科技成果在川轉化。圍繞具有產業帶動性的科技成果,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示范項目;加快國家和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布局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先導區。完善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1+4+N”服務體系,建設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推進技術市場交易;布局建設中試熟化平臺、概念驗證平臺和未來產業科技園,打造創新應用場景,為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提供實驗空間,構建未來產業創新創業生態;布局建設新質生產力試驗區,開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集中集成示范,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形成基于應用和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格局,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夯實產業發展微觀基礎。企業既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微觀主體。要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構建“創新型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持續壯大創新型企業群體。進一步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提升企業在科技項目形成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突出企業作為重大研發任務的“出題者”作用。鼓勵企業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開展技術創新,推動更多重大科技項目由企業牽頭或參與,讓更多的企業加入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化等方面的科技創新活動中。構建企業主導、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創新聯合體,發揮龍頭企業創新生態整合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促進科技經濟緊密結合。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全面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開展國家科技成果評價改革綜合試點和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深化省級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完善科研經費使用管理機制,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管理方式,開展“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科研項目組織方式,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四川路徑。完善科技人才引育機制,推進科技人才計劃體系化重構。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建好用好科技創新基金,引導金融機構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多元化融資服務,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辜萍 李鏡?作者分別系四川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