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打造“50億新能源產業基地”的使命初心,龍年四月以來,垣曲開發區產業向“新”,“碳”路未來,搶灘布局碳基新材料產業基地,全力奔赴“年銷售額破百億”的發展愿景。一條條石墨化生產線運轉有序,一袋袋負極粉成品陸續裝車......轟鳴的坩堝機器聲奏響垣曲開發區“爭春”早布局、搶灘新賽道的創業熱情。
把握行業趨勢,緊扣發展機遇“第一引領”。 近年來,隨著全球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儲能設備及消費類電子產品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強勁需求。石墨負極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逐漸成為負極材料的市場主流,需求也隨之顯著增長。垣曲開發區把握行業趨勢,緊扣發展機遇,用好省委十二種招商方式,同步采納商會招商、校友招商、親情招商的方式,著力引進打造碳基新材料全產業鏈。作為該產業鏈布局的首家落地企業,山西聚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7億元建設了年產3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投產達效后年產能可達3萬噸,年銷售可達到9億元,年利稅1.5億元,將帶動400余人就業。
著力降本增效,筑牢發展基礎“第一保障”。 碳基新材料項目是國家鼓勵發展的綠色環保新能源產業,符合行業發展規劃,符合低碳綠色發展,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垣曲開發區著力引導企業聚焦攻堅“低成本石墨化技術”薄弱環節,通過鼓勵企業引入先進可靠工藝、節能安全設備,樹立起以技術研發與先進設備推動產品降本增效的核心理念,筑牢企業在負極產業市場的技術基礎和價格優勢。
夯實人才資源,積蓄發展動力“第一支撐”。 為了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垣曲開發區乘“省校合作”與“運才興運”的東風,持續發揮“雙招雙引”強大匯聚作用,助力山西聚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積極擴大核心技術團隊,組建起涵蓋負極材料、石墨化、炭素坩堝等多個領域的專家,有效實現了各產業鏈工藝之間的融合,在傳統艾奇遜爐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進升級,實現多項行業新技術、新工藝的首創突破,構建起坩堝—石墨化—負極材料全鏈條式的生產工藝,以人才智力支撐最大限度優化工藝流程、降低能耗與生產成本,成功打破產業壁壘,搶占市場高地。
多措并舉護航,抓實入企服務“第一推手”。 垣曲開發區采取“五個一”項目推進機制,多次深入項目一線現場辦公,為企業紓困解難,解決實際問題;按照企業發展需求,組織開展融資對接活動,實現銀企間供需雙向對接,推動金融賦能項目建設;以“進村入企”活動為契機,從責任落實、要素保障、政策解疑等多方面持續對項目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圍繞新材料產業鏈上下游大力開展精準化、靶向化招商,完善產業鏈布局,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截至目前,垣曲開發區已經引進配套投資5億元年產20萬套坩堝項目、投資1億元添加劑煅后焦項目,實現碳基新材料產業呈集群化、鏈條式發展。
愿景破百億,砥礪新征程。 下一步,垣曲開發區將在奮力打造50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的基礎上,提檔升級、追趕跨越,著力打造碳基新材料全產業鏈基地,推動實現“銷售收入破百億、納稅貢獻破十億”的發展愿景,進一步助力打造開發區建設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