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行駛在位于燕尾港鎮的灌云縣臨港產業區,只見儲罐高聳、裝置林立、管廊交錯,運送建材、設備的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在項目一線忙碌搶抓進度,處處是火熱的建設場景。投資168億元的嘉澳生物航煤項目、投資158億元的盛邦芳綸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投資58.3億元的堿廠搬遷升級改造項目……短短數年內,幾家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輻射帶動大的“鏈主”企業紛紛搶灘入駐臨港產業區,又吸聚了一批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循環經濟等企業落戶。
“灌云發展最緊要的就是辦工業、興產業,最緊迫的就是抓招商、引項目,最緊缺的就是大項目、好企業,要始終咬住打造連云港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重要板塊不動搖,加快推動灌云迭代崛起跨越。”灌云縣委書記蘇鋒說,曾長期影響和制約灌云崛起的瓶頸在打破、包袱在減輕、要素在集聚、活力在迸發,灌云加快新型工業化的轉折期、機遇期和窗口期正在到來。
曾經,小化工是灌云工業經濟的代名詞,鼎盛時期,有高達153家低端小化工企業集聚在臨港產業區,環保安全問題不斷發生,又占用了大量寶貴的空間資源。這樣的“洼地”,何以吸引重量級企業前來投資?
首先是“騰籠換鳥”。灌云舉全縣之力,關閉退出123家不達標小化工企業。轉型發展不僅要甩掉“舊包袱”,更要鍛造新動能。憑借淘汰低端落后小化工所打開的土地、環境、能源等要素空間,灌云抓住毗鄰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突出優勢,逐漸形成以石化新材料為核心,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健康食品、紡織服裝和海洋經濟等5個為增長極的“一核五極”產業集群體系。
“新材料作為盛虹控股集團新布局的重要產業板塊,國內有多個地區滿足項目選址條件。經過綜合考慮,之所以扎根灌云,一是看中區位優勢,二是認可營商環境。”江蘇盛邦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袁俊祥說。從區位優勢上看,具有徐圩石化基地和灌云縣臨港產業園的區位協同,以及盛虹石化基地和盛邦新材芳綸產業基地的產業鏈協同的“雙協同”效應,項目距離位于連云港徐圩新區的盛虹石化產業基地直線距離僅十幾公里,使得原料供應能夠實現無縫對接。
營商環境更是讓企業吃下“定心丸”。“灌云縣成立以書記、鎮長組成的項目推進工作小組和企業服務專班,一對一協助解決企業的各項難題,日事日畢,為項目順利開工建設提供有力保障。”袁俊祥說,盛邦新材將在這里建設集芳綸原料—芳綸纖維—芳綸制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世界級芳綸新材料基地。
臨港產業區是灌云縣沿海開發的主戰場、工業經濟發展的主陣地。“我們密切跟蹤石化新材料及海洋經濟等產業鏈項目,全力以赴拼招商、上項目、強載體、優環境。”灌云縣燕尾港鎮黨委書記、臨港產業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伏廣琛說,今年上半年,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36.16億元,同比增長32.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65億元,同比增長146.4%。臨港產業區正在加快物料管廊、港口碼頭等基礎配套建設,在10.64平方公里聯動拓展區的基礎上,規劃建設24.65平方公里拓展儲備區,為綠色崛起、跨越發展積蓄強勁動能。
目前,灌云在建億元以上工業項目超40個,緊盯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鏈主+鏈長+頭部”企業,力爭今年招引過億元項目150個以上,過百億元項目實現新突破。
營商環境是工業化的“強磁場”。走進位于灌云經濟開發區的連云港鷹游新立成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無水印染核心技術的紡織產業鏈生產線上,機器不停運轉。“絨類產品日產能350噸,目前滿負荷生產,訂單已經排到年底。”公司董事長馮楊說,“今年,廠區需要增加配電設施,當年的投資合同約定,廠區內設施由企業承擔,廠區外設施由政府承擔。完成建設已經4年,政府信守承諾,給我們節省了幾十萬元費用,我們投資興業信心更足了。”
全面推進“準入準營”便利化改革,高效落實容缺制、承諾制、代辦制,在項目審批、要素保障方面打造綠色通道,力促“拿地即開工”常態化,實施“企業變更一件事”和“注銷一件事”服務,實現“一表申報”開辦企業所有事項,一窗領取開辦企業全部實物……創新提升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灌云全力以赴推進新型工業化,走出了持續向上向好的增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