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把規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基礎性工作來抓。近期出臺的《湖北省域戰略規劃》,對湖北發展作出了全局性、綜合性、長期性的戰略謀劃,是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統領性規劃。如何準確把握核心要義?怎樣抓好落實落地?今起,本報推出系列權威解讀。
通過編制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規劃工作,多次強調“規劃科學是最大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忌諱”,指出“要在規劃理念和方法上不斷創新,增強規劃科學性、指導性”。湖北省委、省政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規劃工作重要論述和關于湖北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將規劃作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基礎性工作,編制實施省域戰略規劃、加快建立省域規劃體系,以規劃為引領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湖北各地各行業各領域百舸爭流、千帆競進,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調動,為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但也面臨著如何走好高質量發展整盤棋的挑戰。比如,有的地方仍然延續過去萬馬齊奔、擴張優先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忽視自身不利條件或透支自身優勢,造成了微觀上重復建設、無序競爭,宏觀上總量失控、結構失衡等問題;有的地方城鎮和產業發展不集中不集約、布局分散、結構零散,資源要素配置效益不高。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是缺乏科學規劃、整體統籌。
省級行政區作為相對完整的自然單元、歷史人文單元、經濟單元,是國家治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對上落實國家發展戰略和意圖,對下統籌協調省內各地區發展。在我國規劃體系中,省域規劃銜接國家規劃和城市規劃,是國家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省域規劃以城鎮體系規劃為主,其主要任務是明確各級市鎮的定位、規模,謀劃它們之間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區域大型公共設施的配套與布局等,主要著眼點在城鎮空間和建設項目,對統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空間布局、協調部門和地方規劃的力度有限,面臨著統籌不足、協調能力弱、規劃實施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近期,湖北在全國率先出臺省域戰略規劃,以省域為單元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與空間布局相適應、相統一,投資項目與發展目標相一致,推動湖北深度融入國家戰略、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節點和戰略支點具有重要意義。
湖北編制省域戰略規劃,將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目標定位進一步細化為“五個功能定位”,形成一個具有廣泛共識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推動各地各部門把自己擺進去,搞清楚“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結合實際把“五個功能定位”進一步細化、具體化,找到方向和重點,找準切入點,把比較優勢發揮出來,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以一域之為服務全省大局。
湖北以省域戰略規劃為統領,推進省直部門編制和修訂專項規劃、市縣編制戰略規劃,建立省域規劃體系,實現各類規劃“左右疊加、上下貫通”多規合一,推動各地各部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中目標一致、步調一致。以數字化信息平臺為載體,以省域戰略規劃為一張底圖,疊加各部門各行業規劃,貫通市縣規劃,形成全省“一張藍圖”,建立全省一盤棋管控機制,為有效實施國家戰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提供有力支撐,也為探索健全國家規劃體系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