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發展未來產業,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重慶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重慶市未來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4—2027年)》。
《行動計劃》將聚焦國家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等重點方向,結合重慶市產業發展實際,優先發展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氫能核能及新型儲能、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6個高成長未來產業,探索發展腦機接口及腦科學、光子與量子技術、沉浸技術等3個高潛力未來產業。提出到2027年,全市未來產業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帶動作用強的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全國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重點引育未來產業領軍人才(團隊)30個,突破30項前沿關鍵核心技術,形成50個標志性產品,打造30個典型應用場景,孵化培育未來產業領域百家高新技術企業、百家專精特新企業,打造8—10個特色鮮明的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高水平建設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廣東部署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為進一步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聚成勢,助力建設生物醫藥強省,廣東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廣東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圍繞創新機制、提升產品、集聚產業、營造環境等,聚焦卡點堵點難點,提出完善產業發展協同機制、加大創新藥械全鏈條支持、加快創新平臺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研發服務平臺建設等38項重點任務和舉措。力爭到2027年,廣東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規模超萬億元,規上醫藥工業規模超5000億元,建成3—5個具有國內創新引領作用的臨床研究平臺,開展一批創新藥械臨床研究。培育發展千百億級企業不低于15家,形成一批細分領域專精特新、“獨角獸”和單項冠軍企業,推動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在廣東省布局區域分中心,助力廣東高質量建設生物醫藥強省。
廣西出臺產業園區管理辦法
為更好規范本地區產業園區的設立、建設、運行和管理,推動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廣西產業園區管理辦法(試行)》,對產業園區的設立、擴區、調區,以及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產業發展、考評、分級、退出等方面作出了規定。
《管理辦法》提出,根據產業規模將產業園區分為三級,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300億元(含)以上的為一級產業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50億元(含)至300億元的為二級產業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50億元以下的為三級產業園區。產業園區實行綜合考評和分類考評相結合,突出規模總量增長和質量效益提升,建立完善以增量增速、畝均效益、集聚集約為主的產業園區考評指標體系。建立《廣西產業園區目錄》,對全區產業園區實施目錄管理,根據產業園區發展情況和年度綜合考評結果,每年更新產業園區名稱、級別、面積、主導產業、規上企業等信息。
湖北組織開展5G輕量化貫通行動
湖北省通信管理局近日印發《湖北省推進5G輕量化(RedCap)貫通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末,將實現全省鄉鎮及以上5G RedCap規模覆蓋,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應用規模持續提升,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
《實施方案》明確了五方面重點工作,即強化標準奠基,賦能產業融合;強化網絡升級,支撐應用需求;強化技術攻關,提升適配能力;強化推廣應用,打造示范標桿;強化風險評估,筑牢安全保障。為確保工作任務落實見效,提出加強責任落實、安全保障、人才培養等三項保障措施。
雄安新區出臺政策支持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為加快推動雄安新區機器人產業布局和發展,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奮力打造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雄安新區近日印發《雄安新區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雄安新區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
未來三年,雄安新區將聚焦商業服務機器人、建筑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智能機器人四大賽道,布局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競技機器人等方向,到2026年,引進和培育100家左右機器人產業鏈相關企業,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配套支持政策方面,支持關鍵技術產品攻關,最高補助3000萬元;支持機器人龍頭企業落地,對實繳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機器人企業,最高給予實繳資本5%的開辦補貼。支持機器人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按照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0%、最高2000萬元進行獎勵。同時,對場景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科普中心建設等也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