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武漢市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大健康和生物技術、深地深海深空、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產業鏈發展工作。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郭元強主持會議并講話。
會上,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產業鏈鏈長楊玲,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深地深海深空產業鏈鏈長劉輝,副市長、文化旅游產業鏈鏈長董煜華,副市長、商貿物流產業鏈鏈長張忠軍,就領銜產業鏈發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舉措分別作匯報。
會議強調,
要順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把握全球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生命健康產業集群,打造國際醫療高地。
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持續壯大生物醫藥、醫療器械、中醫藥等產業,超前布局腦科學、生物制造等未來健康產業,培育數智病理產業、人工智能輔助診治等新業態,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努力形成集群內全產業鏈優勢。
要著力提升價值鏈,以“用”為導向,促進高校院所、醫療機構、龍頭企業協同合作,深化產教融合、醫工融合,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要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優化“一城一園三區”產業布局,強化政策支持和要素配套,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
會議強調,
向深地、深海、深空進軍,是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要充分發揮武漢在“三深”領域人才優勢、科研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努力打造“三深”技術創新策源地、產業集聚發展高地。
要加強產業規劃布局,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分類制定扶持政策,依托高校院所、重大創新平臺、龍頭企業打造相關產業園區,成立產業創新發展聯盟,統籌資源力量加強產業研究、分期分步推進產業發展。
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支持重點團隊開展科研攻關,支持龍頭企業搭建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努力搶占產業發展先機。
會議強調,
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強化科技賦能,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
要充分挖掘整合城市文旅資源,立足武漢獨特山水資源和深厚文化底蘊,積極參與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建設,推動“兩江四岸”、黃鶴樓、漢口歷史風貌區、東湖等重點片區串珠成鏈,打造文旅品牌和精品線路,建設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要把發展文旅產業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塑造城市形象結合起來,不斷豐富文旅消費供給,持續營造優質旅游環境,強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增強對海內外游客、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讓武漢成為樂游、樂居、樂業的理想之城。
會議強調,
要搶抓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機遇,堅持對內對外開放并重,推動商貿物流產業創新提質,加快建設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要堅持市場主導,著力引進培育有競爭力的商貿物流企業、供應鏈平臺企業,加強貿易組織,提高流通體系硬件設施運營水平。
要強化創新驅動,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催生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傳統商貿物流行業轉型升級,推動數字貿易、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要推動融合發展,支持商貿業與文化、體育、醫療等服務業相互融合,圍繞空港、陸港、水港等發展高附加值的制造業。
市委副書記孟祥偉,市領導劉子清、曾晟、張俊勇,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魯宇清參加會議。